37047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材料化学快讯:安医大王咸文/陈旭林《AHM》:纳米酶联合微针在治疗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材料化学快讯:安医大王咸文/陈旭林《AHM》:纳米酶联合微针在治疗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4-06-04

背景介绍

慢性伤口 ( Chronic wounds ) 的根本原因包括高龄、糖尿病和压疮,通常导致下肢静脉溃疡和压疮。生理因素参与不良愈合的慢性伤口包括但不限于受损生长因子生成途径或减少血管生成、巨噬细胞功能障碍等。在这些因素中,伤口细菌感染和过度炎症最为显著。因此,探索慢性创面的微环境特征及病理条件,研发穿透性的药物递送系统及高效抗菌抗炎策略意义重大

纳米酶 (Nanozymes)作为一种全新的酶模拟物,具有类酶功能的纳米材料或纳米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有类POD或类OXD活性的纳米酶可以产生活性氧(ROS)来杀灭细菌。同时,通过降解细菌耐药性基因可以阻止耐药性的另一种方式。因此,纳米酶比天然酶更稳定、经济和实用。然而,创面渗出物及生物膜的阻碍影响了纳米酶的传递,因此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趋化于纳米酶的高效递送工作。

微针(Microneedles,MNs)是一种微创、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针尖可轻易穿透皮肤痂壳,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使抗菌剂扩散到伤口深部感染部位。因此,在实际创面微环境中,MNs可以作为纳米酶的有效传递介质。然而,关于微针递送纳米酶作用于慢性创面的工作,仍缺乏系统的研究综述进行评价。因此,总结并深入研究纳米酶联合微针治疗慢性创面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王咸文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旭林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Nanozyme-incorporated Microneed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的综述报道。作者介绍了纳米酶结合微针适用于治疗慢性伤口的长期炎症和持续感染的原因。分析了以往不同类型金属纳米酶的抗菌性能,并比较了不同材料与纳米酶结合微针后的相互强化作用。综述表明,通过材料创新,微针能够穿透皮肤及坏死痂壳传递纳米酶,发挥额外的抗炎和杀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