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物质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的生物信息储存和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多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具有挑战性,这激发了糖测序的诸多尝试。然而,由于单糖亚基种类繁多、支链结构和立体异构复杂,糖测序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核酸和蛋白质的测序技术。
相邻单糖亚基之间的糖苷键连接方式的确定是糖测序的一个技术瓶颈。糖苷键通常是由环状单糖的异头碳上的羟基与相邻单糖上的羟基或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由于异头碳存在手性,以及单糖存在多个羟基和氨基位点,两个单糖之间可以形成多种糖苷键。基于色谱、质谱和核磁的传统糖类分析方法分辨率有限,难以直接区分不同糖苷键连接的糖异构体。纳米孔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在核酸和蛋白质测序领域取得瞩目进展,为纳米孔糖测序带来了希望。
近日,本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单一苯硼酸内嵌的异质耻垢分枝杆菌膜蛋白A纳米孔(MspA-PBA),利用苯硼酸和顺式二醇的可逆相互作用实现了三种最常见的二糖异构体即蔗糖、乳糖和麦芽糖,以及六种仅糖苷键不同的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异构体的同时区分(图1),机器学习辨别准确度高达99%。这是纳米孔首次报导糖苷键的鉴定,展现了纳米孔技术在糖类分析中的出色分辨率,大大推动了纳米孔糖测序的进程。
图1:六种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异构体的纳米孔检测
随后作者将该方法用于商业无蔗糖酸奶的糖类快速分析,同时检测到异麦芽酮糖、乳糖和乳酸的存在(图2),证明了该技术可以对混合样品中的糖类物质进行平行化检测,展现了该技术在食品监测等领域也具有巨大优势和应用前景。
图2:酸奶中异麦芽酮糖的快速鉴定
该工作以“Discrimination of Disaccharide Isomers of Different Glycosidic Linkages Using a Modified MspA Nanopore”为题,于2023年12月20日在《Angewandte Chemie》发表相关论文 (DOI: 10.1002/anie.202316766)。王玉琴研究与南京大学黄硕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张善雨、硕士生曹祯媛和博士生樊萍萍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此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A1304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2225405,31972917,2230608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20514380257)、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个人、团体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200009)、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5431ZZXM19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M691508,2022T150308)等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