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84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2021届优秀毕业生 | 谭扬志:无限进步 追寻光与电的奥秘
2021届优秀毕业生 | 谭扬志:无限进步 追寻光与电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1-06-22

图1. 扬志毕业啦!


1. 个人简介


姓名:谭扬志

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导师:王恺副教授

去向: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联培博士



2. 为什么选择“光电”?


“光电”,这是我投身、热爱且将继续深入研究的专业,我选择它,因为它够直观。 

我仍记得第一次看到iPhone 4的超精细的“视网膜屏”,那种接近人眼分辨极限的清晰显示的震撼,记得举起相机记录下美好瞬间的得意与翻看时的感动,还记得在电灯下写着作业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对数据的接收与对世界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眼睛对光线的感知,尤其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时代,以上的种种对光的产生与利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所以我选择了“光电”,因为一天中除了睡着的八小时,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感受着光线,相比于对我而言无比深奥的基础学科,我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工作与带来的改进能够被自己的眼睛直观地看到,并呈现在更多人的眼前。


3. 与王恺老师和实验室的故事

2019年选专业和导师时,我在电子系的数位老师中纠结。每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看上去都十分高深莫测,作为一个对专业一知半解的新手,我既好奇,更迷茫。当时正好在上王老师的《数字电路》,直觉上王老师是温和儒雅的,且看到王老师上课时的深入浅出,和背后认真备课的态度,当时就非常期待与王老师交流。第一次和教授单独面谈不免有些紧张,我虽然不太听得懂老师提到的一系列专业名词,但老师的坦诚和来自实力的自信,扎扎实实打动了我,特别是老师在提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时,眼神里满满的光和期待。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真正想感谢的,还是王老师在我最迷茫、因压力而感到挫败时给了我一个值得追寻的方向,且其人对科研的热情与追求卓越的态度也被我视作榜样,善师者,莫过于此吧。


图2. 谭扬志和王恺老师


加入课题组后,是与课业并行的科研训练。组里的氛围相当好,师兄师姐们无一不热情赐教积累的经验、技巧和科研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不无骄傲地说,进组的两年里,一方面我较好地完成了课业学习,保持了成绩上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也在课题组得到了较完整的科研入门训练,成功主持了一项大创项目和一项攀登计划,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能量转移机制和载流子平衡注入的研究上积累了一定成果,相对独立地完成了两项课题研究,已有两篇论文在投(均为第一作者)且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未来,我将攻读南科大-香港大学联培博士项目,从事微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3D显示领域,实现更高效、明亮、鲜艳逼真的近眼显示。


图3. 部分科研成果展示


4. 课外活动


对我来说,大学前两年的重心是课业,后两年是科研。但除课业和科研外的活动,如学术组织任职、班委任职和参与公益活动等等,都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我在2019年成为美国光学学会(OSA)正式会员,并在OSA南科学生分会担任秘书职务,参与组织了多次相关学术社团活动,如筹划2020年光学知识竞赛,和参与电子系2021届升学分享会等。相关活动旨为低年级同学普及光电类知识,吸纳更多优秀新生加入光电方面的研究,并为有意向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提供有益参考。另外,我作为1716班级文体委员,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组织了多次班级活动(如班级出游,班级生日会等),并参与了多次校运会和书院运动会相关工作。我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工作,并两度作为学校年度优秀志愿者受到表彰。曾是学校新闻社摄影部成员,多个摄影作品被校公众号转载使用。



图4. 课外活动:学术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班级活动组织,被引摄影作品等


5.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一般来说,大学相对于中小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对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而后者则更强调在同一指标下的训练与竞争。对于刚入学和仍未进入专业的学弟学妹,在大学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科研方向,并朝着专业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做进一步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需要完成一个从高中的同质化跟随学习到大学的自主的专业学习的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尤其对于南科大来说,专业的选择自由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了大家按个性选择的权利,也让不少同学陷入了选择困难的纠结中。因此,方向的选择,尽可以多寻求不同专业的高年级同学和老师们的意见,亦要考虑个人的长处短板,而不盲目随大流(参与内卷)。

祝贺扬志优秀地毕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