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9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研究进展】基于EEG-fNIRS分析裸眼3D视觉训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影响的神经血管机制研究
【研究进展】基于EEG-fNIRS分析裸眼3D视觉训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影响的神经血管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25
【摘要】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凯教授与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卓业鸿 教授、朱颖婷博士团队 合作, 开展 基于EEG-fNIRS 分析 裸眼3D 视觉训练 对近视患者视功能影响的 神经血管机制 研究。202 4 7 月,《 IEEE T 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杂志 录用 了题为《 Adaptive  changes in neurovascular properties with binocular accommodation  functions in myopic participants by 3D visual training: an EEG and fNIRS  study 》的研究论文,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 科学与 工程 学院硕士研究生 高晨洋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 博士研究生 黄海顺同学为 并列 第一作者

近年来,近视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病率已成为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近视不仅导致视力下降,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和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种近视干预措施相继提出,包括远视训练、 翻转拍 训练 。在这一背景下, 裸眼 3D视觉训练作为一种创新的干预手段,因其在改善双眼调节功能和减缓近视进展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 裸眼 3D视觉训练如何影响大脑的神经 血管 机制,目前了解仍然有限 1 实验设备 实验流程 本研究纳入了38名近视参与者,并采集他们裸眼3D视觉训练前后的视功能参数与EEG-fNIRS数据,评估训练前后的脑活动变化。具体而言,参与者在训练前接受了详细的视功能检查,包括调节灵活性和调节幅度的测量。随后,参与者佩戴EEG-fNIRS设备,记录静息状态下的脑电 和脑氧信号 。进行10分钟的3D视觉训练后,参与者再次接受视功能检查,并记录训练后的脑电信号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 本研究 通过图论分析,计算了静态脑网络(SBN)、动态脑网络(DBN)和动态神经血管耦合(DNC)的变化,评估了脑网络效率和神经血管耦合的变化 2 研究 方法及技术路线 研究发现, 裸眼 3D视觉训练不仅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双眼调节功能,还提升了脑网络的效率和神经血管耦合。训练后,静态脑网络(SBN)的局部和全局效率有所提高,动态脑网络(DBN)的变异性减少,神经活动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耦合增强,这些变化有助于更高效的视觉信息处理。 3 研究结果 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