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47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员介绍   >  杨亦文
杨亦文 教授    
本人为“海洋功能食品与药物分离制备”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化工分离技术”浙江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团队负责人均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任其龙教授。我们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任其龙教授、杨亦文教授、张治国教授、鲍宗必教授,硕士生导师6人:任其龙教授、杨亦文教授、苏宝根副教授、张治国教授、鲍宗必教授、杨启炜特聘研究员。团队网站为:http://ren.zju.edu.cn/
————————————————————————————————————————————————————————————————————————————————————————————————————————————————————————————————————————————————————————

 

男, 1963 4 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  13588738628

电子邮箱: ceywyang@zju.edu.cn

微信号:ceywyang

现任职务: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分子结构修饰、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天然产物和手性药物

 

一、学习经历


时间
学校及专业
学位
1979.9-1983.7
浙江工学院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
学士
1983.9-1986.7
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硕士
1999.3-2004.3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
博士


 

二、工作简历
时间
单位
职称
1986.8-1988.8
浙江大学化工系
助教
1988.9-1998.6
浙江大学化工系
讲师
其中 1996.1-1997.1
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
访问学者
1998.7-2006.11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副教授
2006.12-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教授

 

三、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
教学工作:承担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核心课《制药工艺学》和硕士研究生选修课《工业结晶过程》的教学工作。带学生认识实习 2 次,生产实习 3 次。担任化工 952 班、制药工程 02 班的班主任。其中制药工程 02 班被评为校优秀班级。担任制药 02 03 班的本科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每届 2-3 名。担任新生之友。

 

科研工作:
承担和参加的主要项目有:
1.  天然维生素 E 和甾醇提取技术,重大横向项目, 270 万元;
2.  大豆异黄酮生产技术,重大横向项目, 110 万元;
3.  大豆皂甙生产技术,重大横向项目, 110 万元;
4.  天然高纯 d-α- 生育酚及副产甾醇产业化技术,重大横向项目, 100 万元;
5.  大豆异黄酮甙元化学加工技术,重大横向项目, 160 万元;
6.  药用手性对映物的超临界色谱分离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植物中极性有效成分的超临界反胶束萃取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超临界制备色谱拆分 2- 芳基丙酸类药物对映体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9.  生物质资源水解及产物分离之绿色高效方法的研究,浙江省基金委招标项目;
10.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特性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目前在研项目有:
1.  纤维素 - 硅基杂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离子液体为介质分离低碳烃混合物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 胆固醇同系物工业化分离技术,重大横向项目。


 

四、获奖情况

1. 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中的分子修饰与吸附分离耦合技术,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 高纯度a型天然维生素E技术开发研究,2003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高含量天然维生素 E 和甾醇提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2004 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  高含量混合生育酚的提取方法, 2006 年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五、授权发明专利
1.  高含量混合生育酚的提取方法, ZL 02 1 37090.7
2.  一种天然维生素 E 的固定床转型方法, ZL 2004 1 0053241.9
3.  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原料的固定床水解方法, ZL 2004 1 0018197.8
4.  一种高含量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 ZL 2004 1 0053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