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雅博士,兰州理工大学2020级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9年在西北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在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化工系统工程师。2020年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抗凝血大分子的设计及可植入材料表面抗凝改性;能源存储材料和器件:超级电容器的柔性化和一体化、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等。博士期间在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篇,专利一篇。王相雅博士受邀在高分子科学权威期刊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前瞻性文章,被遴选为ACS Editors' Choice Article。此外,近期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发表的研究成果更是得到了主编的青睐,荣选为封面文章。
王相雅博士坦言,自己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清晰,硕士毕业后,她意外入职进入了氢能源企业,这一领域与她先前的研究方向大相径庭。在与同事的交流和学习中,她遇到了一位技术造诣深厚的同事。这位前辈同样在硕士毕业后选择了职场,几年后却重返学术殿堂,那位同事向她分享了自己初入职场时,由于专业知识薄弱而导致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的遗憾。如此的经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令王相雅博士深有感触。王相雅博士说:“那时的我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进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十分迷茫。但那时候,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热爱的专业,并为之倾注时间和精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决定继续读博,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王相雅博士在实验室
王相雅的学术之路,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艰辛。提到读博期间最具有挑战性的事,她说:“最困难的事就是如何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在来RanGroup之前王相雅完全没有接触过电化学,甚至电化学工作站都不会用,那段时间她时常会陷入一种“我究竟适不适合科研”,“重新读博的想法到底正确与否”的自我怀疑中。但是老师和课题组的成员们给予了她很多帮助和鼓励;提到这,她说起老师在她第一版修改稿后写:“第一次写英文论文已经很好了,继续加油”,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好像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科研菜鸟。同时王相雅博士自己也在日常科研过程中也不怕试错,时常总结经验,逐渐在科研道路上建立起坚定的自信。她明白,每一次的突破都需要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每一次的成功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学术之路虽然充满挑战和艰辛,但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将在科研的春天里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王相雅博士学位答辩后与周琦教授合影
在毕业生座谈会上,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感慨。在繁忙的大自习室中,他时常能目睹王相雅博士那专注而勤奋的身影。更令人敬佩的是,即使在象征着团圆和欢庆的大年三十,王相雅博士依旧坚守在桌前,毫不松懈地磨砺她的学术作品。无论是日常的论文修改还是关键的毕业论文,她都能以卓越的品质和严谨的态度出色地完成。正如华罗庚所说,“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王相雅博士的这种精神无疑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当被问到如何提升执行力或者对课题组的小伙伴有何建议时,她分享了两个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科研习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是当我在阅读文献或公众号时,看到好看的插图或者配色我都会保存下来,在自己作图的时候就时常翻看,从中汲取灵感。这种‘科研模仿’的方式,不仅能在短期内提升我的科研审美,更对我在论文绘图和思路整理方面大有裨益。其次就是在撰写论文时,会给自己定一个deadline。比如写大论文的时候,我把写完初稿的时间定在3月15日。这样的安排使我能够清晰把握剩余的工作时间,并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一种紧迫感。每当我想偷懒时,这个deadline就会提醒我:‘还有一周、三天、甚至只有一天就要交稿了。’如果有拖延症的小伙伴不妨可以试试我的这个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按计划完成短期或长期的目标。”
最后,王相雅博士也期待研一或准研一的师弟师妹们可以多多关注生物医用小组的研究方向,跟她们一起讨论,把生物医用高分子和储能充分结合起来,在交叉学科领域迸发出更加耀眼的闪光点。
展望未来,王相雅博士将继续留组深造,开启博后之旅。她深知,博士后研究不仅是科研征途上的一座巍峨高峰,更是充满挑战与无限机遇的新起点。她将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索未知,以更高的学术造诣为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祝愿王相雅博士博后生涯如春风吹拂,带来新的希望与机遇;如花开有期,每一步的努力都能绽放出科研的绚丽之花。
附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代表性学术成果:
[1] Xiangya Wang, Mohammed Kamal Hadi, Jianzhou Niu, Qi Zhou, Fen Ran*, Anticoagulant Macromolecules, Macromolecules 2023, 56: 4387−4430. 前瞻性文章(Perspective)、主编邀稿(Invited by Editor-in-chief)、被遴选为ACS Editors' Choice Article. (影响因子:5.5;中科院1区) 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2c02501.
[2] Xiangya Wang, Weijie Zhang, Qi Zhou, Fen Ran*, Integrating Supercapacitor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based Hydrogel as A Novel All-In-One Wound Dressing: Self-Powered Electronic Stimul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452: 139491. 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 (影响因子:15.1;中科院1区)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9491.
[3] Xiangya Wang, Jianzhou Niu, Mohammed Kamal Hadi, Dongli Guo, Yuxia Zhang, Meimei Yu, Qi Zhou, Fen Ran*, Dual-Site Biomacromolecule Doped Poly(3, 4-ethylenedioxythiophene) for Bosting Both Anticoagulant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24, Accept.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1134. (影响因子:10.1;中科院2区)
[4] Xiangya Wang, Qianqian Zhang, Lei Zhao, Mohammed Kamal Hadi, Sangaraju Sambasivam, Qi Zhou, Fen Ran*, A Renewable Hydrogel Electrolyte Membrane Prepared by Carboxylated Chitosan and Polyacrylamide for 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s with Wide Working Temperature Rang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3, 560: 232704 (影响因子:9.2;中科院2区) https://doi.org/10.1016/j.jpowsour.2023.232704.
[5] 王相雅, 周琦, 冉奋, 面向植入式生物电子的PEDOT基电极材料, 材料导报2025, 已接收.
[6] 冉奋, 王相雅, 周琦, 超级电容器、应用超级电容器的伤口敷料, 以及制备方法, 2023 中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