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BICR数据库介绍
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PBICR)是一项开放性的大样本全国代表性研究,通过定期收集代表中国自然人群、特殊人群和专病患者的高质量微观数据,分析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的相关问题,推动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的跨学科研究。
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组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数据库,目前已建成覆盖自然人群、特殊人群和专病患者的高质量数据库,并逐步面向广大相关领域的学者开放,为心理与行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截止到2024年9月,各领域学者使用PBICR数据在JAMA Network Open、BMJ Global Health、BMC Medicine、Lancet Oncology(Oral Abstract)、Body Imag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Journal of Global Health、Value in Health、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Sleep Medicine、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等英文SCI/SSCI期刊,以及在《人口与发展》《新闻与写作》《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卫生经济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健康教育》《中国医院药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学校卫生》《军事护理》等中文核心期刊总计发表论文172篇(SCI/SSCI期刊论文114篇),在公共卫生、护理学、管理学、药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二、项目特点
(一)公益性质:本项目为纯公益性质,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期待未来能够设立奖学金(目前还没有)。
(二)培养对象:主要面向高校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等青年学者群体。
(三)招生原则:采取“小而精”的招生策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四)项目周期:参与者至少投入6个月的时间参与科研训练,期间可根据个人情况申请退出项目。
(五)导师制度:项目组将邀请国内外拥有丰富PBICR数据挖掘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并实行双向选择制,提供一对一辅导。
(六)培养模式:通过线上课程、学术沙龙以及开题、中期、结题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所有的培养内容均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课题沟通与指导,培养内容涵盖统计方法、数据挖掘技术、跨学科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论文撰写技巧等。
(七)数据资源:项目组根据需求向参与者提供PBICR总库及分库数据的访问权限,其中包括一些尚未对外开放的数据集。
(八)数据支持:每项研究将指定一位熟悉相应数据库的项目组成员作为数据协调员,负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九)成果共享:科研成果将由青年学者(学员)、指导教师与数据提供方(数据协调员)共同分享,具体分配比例将基于工作量和参与程度协商确定。
(十)发展支持:项目组会在项目结束后继续支持优秀学员,帮助他们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推荐继续深造或职业发展机会、获得相关领域的学术兼职(学协会专委会委员/青年委员、期刊编委/青年编委/通讯员等)。
三、项目类型
(一)栋梁计划(A类):以发表高水平成果为目标,一般为JCR前5%,或中科院一区TOP,或IF≥10的期刊,或其他领域内公认的顶级期刊。
(二)青苗计划(B类):以发表较高水平成果为目标,一般为JCR Q1,或中科院二区,或IF≥5的期刊,或其他领域内公认的优秀期刊。
(三)种子计划(C类):以一般成果为目标,一般为SCI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或其他领域内的较好期刊。
注:项目不建议向那些存在负面学术评价的期刊投稿,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开放获取(Mega-OA)期刊,被列入中科院预警名单的期刊以及掠夺期刊。
四、申请资格
基本要求: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品行端正。
(二)能够自觉遵循科研伦理准则和学术规范,坚守诚信底线,无科研学术不端行为。
(三)专业不限,与PBICR数据库的相关内容有相关性均可申请,如社会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行为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伦理学、环境科学等。
(四)若目前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需要征求导师知情并获得同意。
栋梁计划(A类):
(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
(二)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为在读博士研究生。
(三)原则上应曾经发表过较高水平成果。
青苗计划(B类):
(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
(二)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位或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三)原则上应曾经发表过学术论文。
种子计划(C类):
(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
(二)原则上应具有学士学位或为在读本科生。
五、申请材料
(一)个人简历:一般应包括研究方向、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研究课题、学术论文、发表列表等。
(二)个人陈述:一般应包括申请动机、个人学术研究能力、研究成果介绍、个人兴趣爱好等。
(三)研究计划书:运用PBICR总库或分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计划,一般应包括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假设、变量选取、数据处理方法、完成研究项目的时间计划。
(四)学术成果:学术论文代表作(不超过5篇)原文。
(五)导师推荐信:若申请者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需要征求导师知情并获得同意,由导师签署推荐信(签字扫描件)。
(六)申请邮箱:pbicr_zgjmxlyxwdc@163.com ,请将以上申请材料于2025年1月20日前发送至此邮箱,邮件标题为:A/B/C类+姓名+单位(如:A类+张三+北京大学)
六、遴选流程
共有三轮考察,包括材料筛选、第一轮面试和第二轮面试:
材料筛选:首先通过发送材料到邮箱报名,项目组根据各位申请者所填写材料进行初步筛选,按照1:2的比例择优进入面试。
第一轮面试: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主要对申请者基础知识、英文水平、统计学基础进行考察,建议各位申请者提前阅读PBICR项目组既往发表的学术论文(https://www.x-mol.com/groups/pbicr/publications)。
第二轮面试: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主要对报名者的教育背景、申请动机、研究方向、拟开展研究等方面进行考察。
结果公示:一般在第二轮面试完成后一周内通过微信推送和网站进行公示。
注:(1)曾经参加过PBICR项目的调查员、PBICR项目各省志愿服务团队秘书长、副秘书长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由于申请者众多(录取率<5%),未通过材料筛选的申请者将不再通知。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段婷宇
联系方式:pbicr_zgjmxlyxwdc@163.com
PBICR项目官方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pbicr
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组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