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5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员介绍   >  李谦
李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镁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 J. Mater. Sci. Technol、J. Magnes. Alloy、Int. J. Min. Met. Mater.、J. Mater.、J. Mater. Inf.、Innov. Energy、《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等学术期刊的 Associated Editor 或编委。研究方向包括合金热力学和动力学、低成本高密度高安全固态储氢、高强韧高品质铝合金铸件设计。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项目50余项。在 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ta Mater.、J. Mater.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400余篇,引用12000余次,H因子62,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出版中文教材/专著2部。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创新争先奖、国际镁科学与技术奖、国际镁协会镁未来技术奖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2000/8 - 2004/6,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导师:周国治院士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镁基合金氢化反应的物理化学》

1997/8 - 2000/6,贵州工业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硕士,导师:张元福教授

1993/8 - 1997/6,贵州工业大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士,导师:张元福教授

 

工作经历:

2015/4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2015/3 ,上海大学, 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导

2011/10,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材工系,教授(破格)/博导

2012/9-2013/6,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部,Distinguished Visiting Scientist,合作者:M.K. Miller (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12/1-2012/8,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射科学部,Distinguished Visiting Scientist,合作者:王循理(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06/6 - 2011/9,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材工系,讲师/副研究员/硕导/副博导

2004/6 - 2006/6,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材工系,博士后,导师:徐匡迪院士 

2006/06 - 2007/01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2007/02 - 2011/09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2011/10 - 2021/06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破格)

2012/01 - 2013/06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Distinguished Visiting Scientist

2012/06 - 2021/06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2015/03 - 2021-06 上海大学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导

2015-04 - 2021-06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2020-01 - 2022-12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

2021-06 - 2022-10 重庆大学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  教授/博导

2022-10 - 至今  重庆大学 材料学院储能材料系  教授/博导/系主任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合金热力学及相图的实验测定。 

2.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的金属材料设计。 

3.先进金属材料服役及失效。 

4.钢铁热浸镀用镀层合金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5.镁合金设计、制备及应用。

6.Al-Si系铸造铝合金的细化剂设计。

7.锌电聚合物电解质

8.叶片热障涂层

 

研究内容

     围绕高性能轻合金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复杂的物相关系和相转变动力学)开展系统研究,聚焦多元多相体系热力学及相图计算多相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应机理基础研究。

 

研究成果

镁基多元系中贮氢相的稳定性及氢化反应机理铝硅合金用细化剂的异质形核过程及其抗毒化机理为突破口,在自主创建的镁(Mg-H-RE(La, Nd, Ce, Y, Sm)-Ni-Al-Zn-Si-Zr)、铝(Al-Si-Ti-Nb-V-B-Zn-Mg-Fe-Li-H)合金热力学数据库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厘清了高性能轻合金中复杂的物相关系(贮氢相和氢化物相;细化相和毒化相)和相转变动力学(描述贮氢相与氢化物之间相转变的多因素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描述细晶相毒化相相转变的自催化形核长大动力学模型),实现了高容量、长寿命镁基储氢合金和抗硅致毒化细晶剂性能预报和快速优化设计,Mg12NiYNd4Mg80Ni8合金分别循环600次和819次后的贮氢容量仍高于理论吸氢量的80%Al-Ti-Nb-B细化剂能将Al-10Si铝合金晶粒细化至170μm,而商用Al-5Ti-B细化剂的细晶效果仍大于1000 μm。克服了阻碍镁基贮氢合金实用化的吸放氢容量低、寿命短、活化难等技术难题;突破了硅含量大于5 wt.%铸造铝合金中缺少高效细晶剂的困境。

J. Mater. Chem. AScripta Mater.Corros. Sci.Cryst. Growth. De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6篇,SCI引用1397次(SCI他引887次),2ESI高被引论文,5篇次入选国际著名数据库Science Direct's TOP25 Hottest Articles排行榜。申报/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24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