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车仁超教授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获得2020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波吸收材料、半导体超晶格、储能材料的机理、原位电子显微学等,在NatureNatcemmun.、Adv.Mate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他引3万多次,H因子9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件。主持2项装备重大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报告内容:
车仁超教授作出以下报告内容。近年来,5G/6G高频通讯、无线互联、毫米波、电磁防护、隐身伪装等领域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自1997年以来,本团队连续研究磁性吸波材料与物理机制,主要进展包括:(1)碳基电磁波吸收材料,实现微区的电磁协同,Adv.Mater.16,401(2004)论文已被他引2000多次,为吸波材料领域开创之作;(2)基于铁钴镍合金、设计并制备了多种磁核壳型吸波材料,并阐明了磁微球表面粗糙化增强低频吸收的机制;(3)构筑“电磁、磁磁”耦合型、核壳吸波材料;(4)表界面对磁畴演化的约束及其在电磁温多场下的响应行为;(5)多级介电材料的界面极化机制与材料设计。上述结果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洛伦兹透射电子显微镜附件,已深入开展材料在变温多场耦合条件下的演化机制。揭示了金属纳米化、碳管限域和核壳多重耦合增强吸波性能的新机理,实现了宽频强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