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24日,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9)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风电助力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北京金秋十月国内外风电行业争相参与的年度盛会。
10月22日下午,举办了风资源精细化评估论坛。湖南大学李正农教授发表了题为《基于无人机的空中风速风向测量技术》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李正农: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湖南大学,是这样的,我今天主要讲基于无人机空中风向风速测量技术,这是我汇报的题目,首先是项目背景和意义,我们一般来说测风无非这么几种方法,一个是不是很高,十几米二十米就是一个桅杆或者小型塔架,但都是有一个问题要拆装很不方便,然后实际上无人机原来也有,固翼无人机,它要飞,所以定位有点问题,再一个就是激光雷达,有一些问题是空间分辨率受到一定限制,再一个运行成本比较高。
在风电用的比较多是测风塔,一般几十米上百米这样成本就很高了,还有是气球测风,但是气球实际上随风漂的,这个东西测量精度定位上面都有问题。我们这个主要是无人机这样的,旋翼式无人机,基本上可以精确定位,现在硬件技术是比较完善的,可以停在一个位置,虽然风在吹,但是前后二、三米的移动,进行这样一个移动。
我们进行这样一个研究,就发现一些问题,它旋翼对附近风场还有影响,这是最大一个问题,它实际上风吹过来之后,我们把风速仪放在上面,有不同的位置,我们要找影响比较小的位置,这是要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研究现状是这样的,这个在国内到现在为止是空白的,在国外主要就是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做的比较好就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他们主要是数值模拟,这里面有个什么问题直升飞机大家可以看一下,实际上它不是往前飞的,是有倾角的,我们顶风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开展了一些研究,这里找到一些比较好的位置,这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每一个型号里面位置不一样,我们主要是通过风洞试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研究了之后,经过现场的实测发现误差是在基本上风速误差是在1米每秒之内,我在这里的误差不是平均误差,瞬时误差,1秒钟,然后角度的误差更小一点,因为这个小,我们国家计量标准最小的可能就是3度。
这是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一个我们解决飞行稳定性问题,再一个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因为它在天上,必须无线传输,还有各种仪器包括风速仪这些东西,跟无人机整合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通过一些风洞试验,把这个规律,倾角和误差之间怎么修正这个规律找了出来。我们发现我们这种无人机基本上风速高度在它上面20厘米的时候比较合适。
然后我们还在北京延庆有一个40米的测风塔,每隔10米有超声波风速仪,我们通过无人机在现场做了一个对照,当然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小风速不是很大的时候有一个变化,所以必须找一个参考点,固定一个参考点。
这是两个视频,这是天空端,这是地面端,这是我们做的这儿一些工作,这是我们实测的结果,一个是塔上测出来的风速结果,一个是风速仪测出的结果,如果讲平均的话基本上差不多。然后就是说这个结果风向的时候实际上没多大误差,风速有点误差,但是总的趋势来说还是基本上吻合的。然后我们现在还进行了一些风剖面的一些测量,这个也是很重要的。风剖面因为很多,我是搞土木工程的,实际上城市高层建筑也有这个问题,但是在高层建筑密集的问题竖风速塔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高层建筑已经很高了,竖个300米测风塔有很大问题,不可能的,所以用无人机的方法进行一个测量,我们也是有一个参考点,然后无人机在上面飞,飞行的时候测高度,它的风速、风向,参考点作为一个比较相对值多少,算出来。
然后这里算出来风剖面。在发展和展望方面,我认为几个方面,一个风剖面测量,实际上来说这个风剖面是客观存在的,设计的时候精细化的也要重视,到底这个风剖面是怎么回事儿,这样我们可以进行测量,再一个风场的评估,现在特别山地要竖测风塔实际上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有时候差几十米就差距很大了,竖塔不可以,你可以用激光雷达测量,但是成本比较高。我们这里无人机是随时可以放上去,可以飞到某一个位置、高度,这样成本就没有那么高。然后覆盖的区域,你觉得的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我们可以进行精细的测量,谢谢大家。
宋军:我留一个问题,一个提问的机会,您来。
女1:老师好,我问一下无人机测量测风的原理大概是什么样的?无人机能固定在高处的某一个位置,大气的空气动力学肯定有一个支持,周围的风场的变化对于无人机本身是怎么测风的,原理的要求是不是有冲突?我关心精度的问题。
李正农: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它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儿,无人机旋翼,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分钟转6000转或者1秒钟转100转,我们测量1秒钟除以一组数据,它确实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大,一平均之后影响是很微小的。
原文网址:http://m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3571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