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2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祝贺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祝贺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3-01-01

      近日,本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合作,利用共振俄歇光电子能谱(mRAES)和近常压光电子能谱(APXPS)等先进物理技术,研究了LiCoO2模型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表界面氧电子态的演化,从实验上揭示了正极表面高价氧的衰退机制,相关成果以“Unveiling the High-valence Oxygen Degradation Across the Delithiated Cathode Surface”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刊Angewandte Chemie上。论文第一作者是李庆浩和梁琦(物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李强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青岛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层状氧化物正极基于阴离子氧化还原机制(Anionic Redox Reaction, ARR)可以突破过渡金属能带电荷补偿的容量极限,提供更高的可逆容量。然而,晶格氧2p能带损失电子,除了导致体相晶格结构不稳定外,还会引起一系列表面效应,使材料性能快速衰减。由于正极表面存在复杂的固态电解质界面相(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CEI),对材料表面氧电子态的探测极具挑战,表面晶格氧反应与材料衰退之间的关联尚缺乏清晰的物理图像。该工作首次结合mRAS和APXPS光谱研究了模型电极LiCoO2中高价氧引起的界面反应机制。mRAS表明在LCO体相发现的高价氧信号不能在正极表面维持,而是发生径向上的价态衰减;APXPS进一步揭示了正极表面CEI层会被逸出氧或高活性氧氧化,不能形成稳定的表面从而导致材料性能快速衰减。以上结果说明,在正极表面构筑无ARR反应活性或低ARR反应活性的结构是稳定CEI,实现基于ARR反应高容量材料稳定循环的关键。这些发现为高容量氧化物正极材料表面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5131


原文链接:http://physics.qdu.edu.cn/info/1011/5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