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x西南地区特色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在第二教学楼BJ2-1举行2024-2025学年第5次组会,团队老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全部参加。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姚爱芹以“IPyA glucosylation mediates light and temperature signaling to regulate auxin-dependent hypocotyl elongation in Arabidopsis”为题,该项研究成果为理解植物是如何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调控生长素的动态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路,发现了在PIF4作用下权衡IAA生物合成与IPyA-Glc形成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表明了IPyA-Glc形成是控制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分水岭”事件,揭示了通过调节IPyA糖基化使植物生长适应光和温度环境变化的新机制。
廖建珍以“Transcriptome analysis identifies CsNRT genes involved in nitrogen uptake in tea plants, with a major role of CsNRT2.4”为题,该文章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氮饥饿和再供给对茶树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共鉴定了4098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氨基酸和氮代谢中显著富集,并广泛定位于茶树基因组中。CsNRT基因家族在茶树氮素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克隆了CsNRT1.1、CsNRT1.2、CsNRT1.5、CsNRT1.7、CsNRT2.4、CsNRT2.5、CsNRT3.1和CsNRT3.2的完整CDS序列。以中茶302(ZC 302)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并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在N饥饿后,用0.2和2 mM N再供应幼苗。结果表明,CsNRT 2. 4在茶树根中表达量较高,且受N处理的诱导作用较大。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过量表达CsNRT2.4增加了根长和鲜重,并在低NO3-水平下提高了拟南芥根的NO3-吸收速率。由此推测,CsNRT 2. 4是茶树根系氮素吸收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为茶树对氮素再供应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揭示了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的关键基因。
华琦利以“miR394 modulates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to regulatehypocotyl elongation in Arabidopsis”为题,这篇论文讲述了miR394及其靶基因LEAF CURLING RESPONSIVENESS (LCR)参与BR信号通路调控拟南芥下胚轴伸长,miR394及其靶基因LCR对BR有转录响应。多种转基因和突变系的表型分析表明,miR394负调控下胚轴伸长过程中的BR信号,而LCR正调控这一过程。遗传上,miR394在油菜素内酯不敏感蛋白2(BIN2)、油菜素唑耐药蛋白1(BZR1)和BRI1- ems - suppressor1(BES1)上游起作用,但与油菜素内酯不敏感蛋白1(BRI1)和BRI1抑制蛋白(BSU1)相互作用。rna测序分析表明,miR394通过BIN2抑制BR信号传导,因为miR394调控了大量与BIN2相同的基因。此外,miR394增加了BIN2的积累,但减少了被BIN2磷酸化的BZR1和BES1的积累。MiR394还抑制PACLOBUTRAZOL RESISTANCE1/5/6和EXPANSIN8的转录,这两个基因是调控下胚轴伸长的关键基因,也是BZR1/BES1的靶标。这些发现揭示了一种miRNA在拟南芥BR信号传导中的新作用。
普蕾以“Bacillus species are core microbiota of resistant maize cultivars that induce host metabolic defense against corn stalk rot”为题,该文章讲述了定殖于陆地植物每个室的微生物对于维持作物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尽管玉米茎腐病(CSR)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玉米(Zea mays)的病害,但玉米植物在不同CSR抗性垂直室中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为人所知。在这里,我们使用多组学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研究了与CSR抗性和CSR易感玉米品种相关的微生物群落。CSR有抗性的玉米品种重塑了微生物群,并招募了对禾谷镰刀菌具有三种表型的芽孢杆菌物种,包括生态位抢占、潜在分泌抗菌化合物和不抑制以减轻病原体压力。通过诱导酪氨酸脱羧酶1(TYDC1)的表达,编码一种催化酪胺和多巴胺产生的酶,不直接抑制病原体感染的芽孢杆菌分离株诱导了黄连素的合成,黄连素是一种抑制病原体生长的异喹啉生物碱。这些有益细菌从根际被招募并转移到CSR抗性植物的茎部,而不是谷物。当前的研究为玉米植物如何响应并与其微生物组相互作用提供了见解,并为预防和治疗传病原体奠定了基础。
耿仕丽以”Chromosome doubling increases PECTIN METHYLESTERASE 2 expression, biomass, and osm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kiwifruit“为题的文章,阐述了染色体加倍诱导的多倍体化是作物育种中常用的工具。多倍体作物通常具有多种优势,包括增加的生物量和胁迫耐受性。然而,对负责这些优势的基因知之甚少。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红阳)AcPME 2在人工产生的四倍体植物中被显著上调,所述四倍体植物显示出增加的生物量和对渗透胁迫的增强的耐受性。AcPME 2的过表达(OE)导致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猕猴桃的生物量增加和胁迫耐受性增强。在短期渗透胁迫处理下,AcPME 2-OE植株比Col-0植株表现出更高的去甲酯化果胶水平和更多的Ca 2+在细胞壁中积累,这导致细胞壁硬度增加。胁迫诱导的质壁分离实验表明,AcPME 2动态地介导了渗透胁迫下细胞壁硬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依赖于Ca 2+的积累。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渗透胁迫下,AcPME 2-OE植株中有几十个胁迫应答基因显著上调。此外,AcPME 2介导的细胞壁加固作用可防止渗透胁迫下细胞壁的塌陷和变形。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一个单一的基因有助于多倍体化的两个优势(增加的生物量和渗透胁迫耐受性),AcPME 2动态地调节细胞壁硬度以响应渗透胁迫。
(廖建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