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1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科技成果转化】“愿转、敢转、会转”,抗癌新药出海,医学芯片创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百分百赋权 | 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科技成果转化】“愿转、敢转、会转”,抗癌新药出海,医学芯片创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百分百赋权 | 走通1到10改革来助力
发布时间:2024-08-27

“东有药谷,西有械谷。”“上海械谷”科创园一期占地30亩,医疗器械相关实验室面积约6万平方米。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坐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嘉定院区旁的这片园区,开园3个季度以来,已吸引包括术锐机器人联合培训中心、医学芯片研究所等在内的七大研究所和联合实验室入驻,他们的“主理人”不少是有医学背景的年轻创业者。

医学芯片

医生也走创业路,医院也设计芯片——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首批上海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赋权改革走向“深水区”,大大激励研究人员“愿转”“敢转”“会转”。来自上海市科委的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完成或正在进展中的赋权成果62项,转化金额达8.09亿元,推动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或合规整改的公司达50家。

章雄文教授在实验室


不愿转?

同时减轻患者与学者双负担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才是最大损失。”在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中,各大高校院所推出一系列新改革。今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就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尽职免责等一套机制,从管理体系、专业队伍、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发力,重点解决校内科研成果“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的问题。

同样是生医产业领域,针对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今夏有一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小分子原创新药成功“出海”。它由华东师范大学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发成功,并实现成果转化,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Supercede Therapeutics达成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全球权益合作。

作为团队负责人,华东师大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章雄文教授表示,“我们研究的是针对大多数肿瘤患者的通用治疗手段,这个领域我已经思考和研究了十年。”团队研发出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是一种针对性抑制剂,能阻断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相关信号通路,减少肌肉萎缩,改善握力,缓解肿瘤恶病质的种种症状。

记者了解到,这一原研药不仅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的品种空白,并且市场价格预计仅为传统大分子抗体药物的三分之一,让普通患者也能负担得起。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这一重大转化项目顺利落地,学校配备了成果转化专员,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构建起“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闭合框架,高效完成了整个转化手续的办理,也最大程度减轻了科研团队的负担。

大零号湾园区


不敢转?

赋予教师100%职务成果所有权


来华东师大工作前,章雄文在药企长期从事肿瘤靶向药物开发。他认为,成果转化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同样重要,既不能忽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能只注重发论文,忽略社会需求和产业应用。而现实中,象牙塔里做学问的科学家不免担心科技成果定价不当、转化失败等,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为此,改革试点高校建立起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免责范围、免责方式、负面清单等事项,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保护参与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优化了转化容错制度,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放开手脚全力创新创业。

按常规操作,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一般可以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3种形式进行。然而,前两种转化形式相当于交由他人进行实施;而科研人员若想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持续性地进行研发、转化,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成立公司,将知识产权作价入股。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台的《关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 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改革文件,学校探索并设计了“先赋权、后付钱”的转化模式,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据悉,目前全校有多个新项目在转化中,涉及金额超过5亿元。

副校长施国跃表示,有了这项赋权,学校可以赋予教师100%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然后作价入股成立公司,同时科技成果作价形成的股份也全部归教师所有,学校不按以往传统的方式持有该公司的任何股份。实现创业的教师只需在一定期限内向学校支付该成果的30%对价即可,最长时间可以延迟到10年内还清。

“上海械谷”瑞金创新中心

近观科技


不会转?

为医护创新成果搭台架桥产医融合


在“上海械谷”瑞金创新中心,陈昌横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两大行业,名片上也是身兼多职。他既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所长,也是上海近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驷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

海归青年科学家陈昌在和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沟通时一拍即合,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共同研发出规模化和低成本的“无创血糖仪”。“精准性是无创血糖仪世界级难点。我们可以精确测量组织液或毛细血管中葡萄糖的分子指纹光谱,利用智能算法得到血糖值。”为了方便与医护人员共同开发更多新产品,他将公司开在械谷产业园,不停“往返跑”。

上海市和嘉定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保护医务员工创新以及产医融合的政策,而瑞金创新中心则根据新政完善医疗机构多层次激励机制,并健全收益共享机制,不断促进医院自研转化和企业承接医研成果转化有机结合,构建起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良性机制,孵化一批高能级的生物医药器械龙头企业。

去年起,在瑞金“搭台架桥”下,陈昌带领另一部分团队创立了面向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BT&IT)国家战略的医学芯片研究所。这家院企共建的新型研究机构,由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和近观科技参与共建。此外,6位来自工程、材料、医学和计算机等不同专业的创业青年,也在此携手打造医用材料中心,创制更多实用的心脏、骨关节等医学生物材料。

“我们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氮化硅基生物硅光的设计、制造、封测和应用,建有国内少有的可见光到近红外工作范围的芯片和晶圆级的测试及应用实验室,并已累计申请专利超百项。”陈昌表示,这离不开院方所提供的BT平台和医护专家团队的专业支撑。在他们实验室,已可以见到正在开发从大到小的医用级、家用级和可穿戴无创血糖检测仪,走通“从1到10”转化路。


摘自“上海科技”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dzbg9PU9zAw0jsyef0I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