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Li-S)因其高的理论容量和丰富的硫元素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储能系统。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中硫需要经历从硫分子(S8)到可溶Li2Sx (LiPSs, 4≤x≤8)的复杂转化过程,最终生成不溶的固相Li2S2和Li2S物质。由于不溶性Li2Sx扩散缓慢,以及催化剂与不溶性Li2Sx之间的界面接触不良,因此,Li2S2和Li2S的缓慢电沉积以及在电极界面的大量积累一直被认为是导致正极容量快速衰退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一难题,四川大学程冲、李爽、刘习奎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介孔碳负载的氧原子修饰氮化钼纳米簇 (C-MoNx-O),通过表面的氧原子调控,该含氧氮化钼纳米簇材料对不溶性Li2Sx具有适中的结合能,从而使得电极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多硫化物可逆催化转化能力。动力学研究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MoNx-O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可有效固定和可逆催化多硫化物中间体,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由C-MoNx-O电极材料组装的电池在0.5 C时第一个循环容量达875 mAh·g-1,在运行280圈后其每个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仅0.10%。
图1. C-MoNx-O基正极材料的合成示意图及多硫化物在氧化钼和氮化钼团簇表面的催化转化示意图
本文通过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的方法获得了结构精确且可宏量制备的金属有机杂化前驱体材料,随后通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获得介孔碳球框架均匀负载的氧原子修饰氮化钼纳米簇 (C-MoNx-O),碳球的平均直径约2微米,通过高分辨HAADF-STEM图谱可以看到碳球框架上负载有大量超小的Mo2N纳米晶体结构嵌在多孔碳基材中。
图2. C-MoNx-O的 (A,B) HAADF-STEM图和 (C) 高分辨HAADF-STEM图;(D) MoNx-O纳米簇的尺寸分布;(E) 高分辨HAADF-STEM图和对应的EDX元素面分布;(F,G) MoNx-O簇的晶格间距;(H) Mo2N (111)的晶体结构
图3. (A) C-MoNx-O/S,C-MoNx/S和C-MoOx/S作为正极的Li-S电池在0.1 C下第一圈的放电/充电曲线;(B) 放电过程中不同电极的转化过电势;(C) C-MoNx-O/S在1.6-2.8 V电压下的放电/充电曲线;(D) 电池的倍率性能;(E) 0.1 C和 (F) 0.5 C下电池的循环性能
锂硫电池充放电实验表明,C-MoNx-O/S具有较高电池容量和低的极化过电位,在0.1 C时,C-MoNx-O/S的可逆放电容量为1038 mAh·g-1;在0.5 C时,C-MoNx-O/S的容量衰减仅为0.1%。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反应动力学。循环伏安测试、Tafel斜率分析、对称电池等测试均表明C-MoNx-O/S电极对不溶性Li2S2和Li2S具有优异的可逆催化能力。
图4. (A-C) 吸附Li2S2的差分电荷密度图 (黄色和青色代表电荷累积和消耗);(D) Li2S2和Li2S的吸附能统计;(E) 吸附Li2S2后S的Bader电荷统计;Li2S解离的 (F) Gibbs自由能图和 (G-I) 动力学能垒;(J-L) Li2S2吸附示意图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证明了该纳米簇结构对不溶性Li2S2和Li2S优异催化性能的内在机制。根据Sabatier原则,太弱的吸附难以固定反应物种进行下一步反应,太强的吸附会毒化位点,导致催化位点失活。通过计算Li2S2和Li2S在表面的吸附,MoNx-O纳米簇材料由于表面O的阻隔,S与表面Mo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其具有适中的吸附能力,有利于平衡循环催化转化过程中沉积和解离效应,实现高效的可逆催化。
总之,本文成功合成了一种氧调控的MoNx纳米簇,其与不溶性Li2Sx适中的结合能力,使其能够高效催化固相Li2Sx的可逆转变,实现了高性能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构建,为解决不溶性Li2Sx的缓慢电沉积以及电极界面积累导致的锂硫电池容量快速衰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inf2.1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