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9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师德若水—记我的博士导师施剑林院士
师德若水—记我的博士导师施剑林院士
发布时间:2018-07-12

何前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的眼中,我的博士导师施剑林研究员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师者。从师三年,从他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他作为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所具备的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的优秀品质。

  四年前,我怀着梦想报考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并选择了施剑林研究员作为我的博士导师。记得快要复试(面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紧张、惴惴不安,因为当时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我还有一位成绩优异的考生也同时报考了施老师。然而,当我进入考场进行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施老师始终真诚的笑容和频频的点头,让我紧崩的心弦逐渐平和下来。但在英文科技短文翻译的过程中,我被一个单词“radical”卡壳了,当时的情形可想而知,我的心弦一下子又崩了起来,耳根也一下子发烫起来。幸好,施老师及时替我解围,告诉我“radical”除了可以作为形容词用外,在此语境中还可以作为名词解释为“基团”,当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此时,我的心情也顿时轻松了许多,原来这位一直让我敬仰的科学家除了如此博学之外,还让人感受到如此和善可亲。凭直觉我心中一阵窃喜,看来我选对了导师!幸运的是,施老师也选择了我,让我们有缘成为师徒,这种最初的良好互动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个课题组学习和工作。

  进入实验室跟施老师近距离接触后,我进一步感受到施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师德风范,后来经历的诸多事情充分验证了我当初面试时的直觉!初进实验室,涉足新的研究方向,很多知识都要从头学起,而且给自己的目标是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做出比硕士期间更优异的成绩,因而我抱着笨鸟先飞、勤学多问的态度开展学习和实验。第一天我早早地便来到实验室,没想到经过施老师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发现他的办公室门竟然是开着的,原来施老师来得这么早!他看到我后,主动过来跟我打招呼:“这么早就来做实验啊!”简短的这么一句问候让我心中充满了温暖,鼓舞着我每天都坚持早到实验室。更加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较早就到了办公室,并首先到实验室转一圈,虽然没有对其他没到的学生提出早到的要求,却也无形之中对我这类早到的学生给予了鼓舞。而之后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在实验工作当中遇到困难、感到困惑和徘徊的时候,他总是带着一种非常坚毅的眼神,非常亲切地鼓励我:你工作很努力,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是满意的;实验工作一开始走些弯路,也很正常,一般此后就会快一些;你快速的实验结果和相当深入的文献调研、分析,我十分欣赏;看来有必要对水解产物作仔细分析;不要恢心,文章投稿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你的工作确实很出色,换个杂志再投吧……从这些小细节,我深刻体会到施老师是一位宽厚仁德、鼓励引导远大于批评训导的良师。

  施老师对学生的工作既是严格的,又是非常宽松的。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他不仅心里十分清楚,而且知道关键所在,对实验中的疑问和可能的错误从不放过。同时他特别提倡宽松的学术氛围,对我们提出的最“严厉”的要求就是每个月进行一次组内PPT汇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们课题组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都可以自由发言,针对任何人可以提任何意见和建议;施老师非常尊重大家广泛的兴趣爱好,不管我们提出什么新奇的想法,总是鼓励我们积极探索,并提供许多有用的意见;从不武断地要求我们局限于某个课题方向,也从不要求我们按照某种既定的想法和思路去开展实验,而是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事实也证明,很多建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施老师以他的博学和敬业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在帮助我们在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和项目申请的撰写等方面下了特别大的功夫,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组内二十几个学生的文章,大到文章结构与数据分析讨论、小到语法与标点符号,他都会给我们认真仔细地、不厌其烦地多次修改,这并不是所有博士生导师都能做到的。而且,我们的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毕业答辩等基本都会在组内先进行预汇报和答辩,而且每次施老师都会提供很多非常有益的建议,帮助我们显著提高了答辩技能。

  正是因为施老师的博学表率和正确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很自觉,发奋努力地学习和试验,每一位职工都很尽职,辛勤努力地工作,使组内的职工、学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也因此,我们组经常会获得喜人的成绩,不仅发表的高质量文章数目多,而且每年都会有数名学生入选硅酸盐所“严东生奖学金”和“研究生创新培育计划”,荣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中科院三好学生,以及中科院三好学生标兵等殊荣;几位职工也陆续获得“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和“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奖项。

  施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而且还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在生活当中的难处,真正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时常开展体育或郊游活动,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等等。他告诉我们,事业和生活是不矛盾的,是相互促进的。工作一定要努力,要出成绩;同时生活也应该丰富多彩,做苦行僧并不可取。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无私奉献,大爱无言,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又可爱的施老师。


原文链接:http://www.sic.ac.cn/zt/xxj/no1/gr/sjl/sjdd/201203/t20120309_345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