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4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获奖感言】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熊范钦获奖感言
【获奖感言】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熊范钦获奖感言
发布时间:2023-12-31


       首先,感谢孙老师和朱老师在我科研道路上做出的指导和帮助,你们是我在茫茫学海中不断前行的指路明灯,也是我人生的伯乐,很幸运能在你们手下读书。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同级以及师弟师妹们的帮助,你们总能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地施以援手,助力我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我能有幸获此殊荣,离不开你们的付出,谢谢大家!

       回忆三年来的硕士生涯,犹记得硕士复试结束的那个下午,我在忐忑与激动的心情中第一次了解了孙老师的团队,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殊不知我的人生际遇从此不同。研一期间,疫情肆虐,东西两区的封闭管理成为科研路上的无法逾越的沟壑,但孙老师和朱老师并没有放松对我们的要求,定期开展工作进展和组会汇报,这督促着我不断前行,同时,软件模拟也成为我在科研路途上披荆斩棘的利器。仍记得刚接触模拟时,由于不理解命令的具体含义,经常出现错误,而每次咨询师兄,师兄总能耐心得带我一行行分析,探索错误来源。研一阶段的这些积累为我后面的科研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明确了未来的目标和计划,而孙老师和朱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深刻影响了我,让我明白在科研道路上,唯有细致和认真才能不断突破,也唯有勤奋与刻苦才能不断前行。

       研二阶段,科研工作步入正轨,我也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篇SCI论文,记得刚成稿时,文章语言表述累赘,表达不够科学,孙老师将我喊到办公室,一处一处教我修改,正是因为她如此尽心的付出,才有我写作能力的进步。而在科研之余,朱老师也会组织丰富的活动,如野游踏青、师生篮球赛等,让我明白科研并不是一趟完全枯燥的旅途,及时的调整心态,保持强健的体魄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在暑假留校期间,朱老师为我们准备的绿豆汤和西瓜,也让我感受到课题组这个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我更为自己是课题组的一名学生而感到自豪。除了常规的学习和研究外,参加学术会议也给予我一个与业内优秀同行交流的平台,让我明白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并在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和灵感,推动自己的科研工作不断前进。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我的科研之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模拟出错,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被拒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阻碍我前进的脚步,但我没有放弃,及时分析错误原因,适时调整自己心态,向师兄师姐请教,和同级开展讨论,在探索中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始终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脱离舒适圈,在困难和苦难中不断磨砺自己,才能锻炼自己的心性和意志,才能迈向成功。

      取得这份荣耀,有我自己的努力,有老师和同学们的付出,甚至还有几分运气。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若没有经过努力和付出,又怎会有机会与运气的垂青。在科研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旅者,常问问自己,还记得最初的目标是什么吗,现在的自己还在继续向前走吗,未来的道路自己有什么规划和打算吗,也许当我们能清楚的认清前方的道路并向着最初的目标大步前进时,机会和好运自然会降临。这份荣誉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课题组的繁荣而不断奋斗。


熊范钦同学简介:

熊范钦,男,江苏靖江人,2020年本科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为常州大学2021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硕士研究生,师从孙运兰教授。在两年半的硕士学习过程中,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研一成绩名列榜首。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获得2022年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主持2022年江苏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项;荣获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