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获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TU9成员),先后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具有超过4年的海外工作经历。自2024年4月入职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工程力学系,任副教授、博导。师从上海大学郭战胜教授、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Marc Kamlah教授(J. Intell. Mater. Syst. Struct.副主编)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Robert M. McMeeking三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2014年Timoshenko奖得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秘书长、国际断裂学会主席、前JAM主编),近年发表论文与专著14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1篇。论文发表在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MPS(2024-1,2024-2,2022)、电化学顶刊J. Power Sources(2023,2021)、电化学顶刊Electrochim. Acta、美国电化学协会旗舰期刊J. Electrochem. Soc.(2020,2018)、力学重要期刊Contin. Mech. Thermodyn.、JAM、JAP等高影响力期刊。承担德国唯一的电池研究卓越集群(Post Lithium Storage Cluster of Excellence)子课题(约134万人民币/3.64亿人民币)、美国南加州大学科研项目(约25万人民币)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HYS研究基金(约9万人民币),参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项目(约325万人民币)。
受邀在ICTAM、MSE、USNC/TAM、SES、ECS、MRS、ModVal等重要国际会议作报告17余次,如2020年在国际主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议(MSE)上作主题演讲(Keynote Lecture)。受邀担任JMPS、J. Power Sources、Phys. Rev. Mater.、Phys. Rev. Appl.、PRX Energy、Contin. Mech. Thermodyn.、Mech. Mater.、Eng. Fract. Mech.、Arch. Appl. Mech.、J. Electrochem. Soc.和J. Energy Storage等14种高影响力期刊审稿专家。
长期致力于二次电池力学问题研究,综合应用相场法、连续介质力学、晶体学设计和有限元法等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究电极材料/结构相变和损伤机理。在扩散和相变理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微观结构演化、固态电池正极界面分层和电解质开裂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
和美国Robert M. McMeeking院士课题组、德国Marc Kamlah教授课题组、德国Axel Groß教授课题组、美国Ananya Renuka Balakrishna教授课题组等国际知名课题组建立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