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13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曲选辉育人故事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曲选辉育人故事
发布时间:2024-10-28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曲选辉育人故事

材院新声 2024年10月25日 09:39 北京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六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

展示交流活动近日在京举办

我院曲选辉教授作为大学教师代表

荣获“特等奖”奖项及“荣誉杯获得者”荣誉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北京市第六届讲述育人故事荣誉杯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

“用粉末铸就金山盾牌,用科技锻造钢筋铁骨”

的育人故事


点石成金矢志报国,材冶治学辉光满园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既是一名与材料科学同行的探索者,又是一名与教育教学为伍的坚守者。他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用粉末铸就金山盾牌,用科技锻造钢筋铁骨”的育人故事。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风拂面,唤醒了无数沉睡的梦想。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考入了中南矿冶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大学,在我国“粉末冶金之父”黄培云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

1977年初到中南矿冶学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基础研究,特别是材料科学领域相较于国外还十分薄弱,很多研究方向还是一片空白,相关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卡脖子”的问题时有发生。从那时起,他内心深处便埋藏下了一颗“粉末冶金,为国仗剑”的种子。

本科、硕士期间学习掠影

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后,他获得了公派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习的机会。为了追求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不得已告别了已有四月身孕的妻子,毅然踏上了远赴重洋的深造之路。在国外访学期间,他时刻提醒自己:“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由于工作业绩出色,外方导师便提出希望他留下攻读博士学位。

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访学生活

然而,就在他向国内提出申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国内学校却通知他,需要回国参与筹办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对国家的召唤,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国的征程。那一刻,他深知:“我的根在中国,我的心在祖国”。

博士论文答辩会现场

三十几年来,他一直探索在材料科学前沿,日夜兼程、矢志报国,用粉末铸就金山盾牌。2001年,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作。学校为他配备了研究团队,北京市为他批复了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新的平台上,他与团队同仁携手,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再到产业化发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建立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发展与转变。

曲选辉与赖和怡(左)陪同黄培云院士(中)参观

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他始终认为“材料的本质是要用的”,所以一直叮嘱大家要立足于实际应用,鼓励大家走进生产线,亲自攻克材料应用中的实际难题。比如,我国高端难熔金属制品长期依赖进口,限制了高端装备发展。于是,他亲自带队来到生产车间,面对“前胸热、后背湿”的工作环境,扛起国家项目的重担,突破大尺寸、高纯难熔金属制品制备技术。历经“千锤百炼”,创新分步烧结技术,开发核心产品,打破垄断壁垒。

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如今,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不仅发表在《先进材料》等国际顶级期刊,还解决了重点装备研制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从重要国防装备,到复兴号高铁、5G通讯等与人民群众深度“交融”的民用高端装备,他与团队研发的新材料正在不同领域闪闪发光。

2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2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项技术通过专利许可或转让,在北京安泰科技、北京天宜上佳、江苏精研等20余家企业实现产业化。

他始终在国家最需要的领域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他自己的钢铁力量。

科研成果转化

三十几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授业解惑、培英育才,用科技锻造钢筋铁骨。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殷切嘱托,要求教师们 “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并强调高素质人才要具有“钢筋铁骨”。自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起,无论科研工作多么繁忙,他都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结合北京科技大学“钢筋铁骨”的办学特色,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材料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创立了“四阶递进、三体并举”的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重要奖项展示

不仅如此,他还将大量的心血倾注于团队研究生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上。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创性地实施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工程应用”为需求导向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新模式,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与国家重大项目、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同时,提出了“价值塑造+知识构建+能力创新”的研究生全过程培养新方法建立了以“紧密合作+松散配合”为特点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人才和技术双转移,创建了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他深知,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未来。为此,他曾向中央组织部提交《加强70后人才队伍建设,防止出现新的人才断层》建议书,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呈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他先后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培养出11位首席教授,团队15名教师先后入选了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领衔的团队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如今,粉末冶金的星星之火,正在北科大这片沃土上,燃烧成熊熊之势。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合影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他已步入花甲之年。回首过去的岁月,他深感庆幸和自豪。庆幸于能够投身于材料科学的伟大事业中,为祖国的材料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钢铁力量;自豪于能够在教育教学的神圣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爱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将继续坚守“教育报国、材料强国”的初心使命,潜心教书育人、勇攀科研高峰,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团队教师合影




出品 | 新材院新媒体中心

编辑 | 付嘉仪

审核 | 石   

指导 | 康军艳、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