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6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高辉教授课题组在Exploration发表综述:Emerging Strategies for Combating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in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Systematic Review, Impro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高辉教授课题组在Exploration发表综述:Emerging Strategies for Combating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in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Systematic Review, Impro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发布时间:2024-05-01


结直肠癌(CRC)每年新增185万病例,预计造成超过85万人死亡,成为肺癌后的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对CRC治疗过程的影响有了广泛共识。有证据表明,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粪便标本中具核梭杆菌(Fn)的丰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n是一种梭形、不产孢子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在结肠部位的异常增殖与CRC的发生、发展、化疗耐药和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密切相关。此外,Fn还能通过分泌多种粘附素,如RadD、Aid1和FomA等,促进细菌聚集进而形成致密的生物被膜,抵抗抗生素发挥作用。因此,开发非抗生素策略清除瘤内Fn对于强化CRC治疗具有关键意义。研究人员依据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多种方案以对抗Fn及其生物被膜,如天然提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聚合物、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噬菌体、益生菌和疫苗。以上抗Fn策略各有其独特优势和潜在弊端,对于未来抗CRC相关Fn材料的创制及其临床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然而,如何基于CRC微环境和Fn特性构筑高选择性抗菌材料,在复杂的肠道环境中实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最近,天津工业大学高辉教授课题组Exploration发表了综述文章“Emerging Strategies for Combating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in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Systematic Review, Impro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作者在介绍Fn与CRC发生、发展、转移、化疗及免疫治疗密切联系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通过非抗生素杀菌手段,抑制Fn及其生物被膜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抗菌机制、优势与弊端、临床转化潜力等,重点讨论了各种抗菌手段在肠道应用环境中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Fn抵抗策略及CRC治疗的发展趋势、可能的改进方法和临床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展望。


    该工作第一作者为天津工业大学博士生刘宏宇和余云健博士,通讯作者为天津工业大学高辉教授和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A20260/面上项目22075209)以及天津市重点基金(22JCZDJC00570)的支持。


H. Liu, Y. Yu, A. Dong, M. Elsabahy, Y. -W. Yang, H. Gao, Exploration 20244, 20230092. https://doi.org/10.1002/EXP.2023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