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龙安邦

个人简介

教育学院工会会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有情感的深度教学 二、课题项目 1.教师虐待学生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4年- 三、学术会议 1.2010年6月18-21日,中国大陆学校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行动研究项目第一届领导人峰会,地点: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提交论文:《基于仁爱的教师专业发展》 2.2010年11月5-7日,中国传统文化、复杂理论与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地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提交论文:《课程社会化: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径》 3.2010年11月6-9日,第七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地点: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提交论文:《教学复杂性:涵义和类型》 4.2011年10月29-30日,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地点: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提交论文:《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5.2012年10月11-12日,第八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地点: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提交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校长的角色和任务》 6.2014年11月1-2日,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地点: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提交论文《从课程实施到课程领导:教师的角色转变》 7.2017年10月18-21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观摩会,地址: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

课程与教学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论点摘编) 2.课程的文化依附:意义、局限与超越对策,《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3期。 3.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3期论点摘编) 4.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1期。 5.课程创生与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22期。 6.课程社会化:开放社会的学校课程实践方式,《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7.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测度与归因模型建构,《教育学报》,2013年第1期。 8.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民族地区新课改复杂性之探讨,《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9.“男生危机”的别样解读——性别气质的角度,《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22期。 10.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6期。 11.学习学术: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创新,《教育科学》,2017年第3期。 12.教学复杂性新论,《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0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