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吕大炜

个人简介

吕大炜,男,学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主要从事沉积学、能源地质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研究成果在山东、安徽、河北以及西北等地应用,发现了大量的煤系矿产资源,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取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目,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山东省优青资助(2015),山东省地质青年奖获得者(2016)、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年人才(2017),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2018),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智利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日本资源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先后参与了纵向课题研究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面上基金一项,主持山东省博士基金一项, 山东省优青基金项目一项。近五年发表有关沉积学相关论文80余篇,第一位文章14篇,其中第一位的SCI论文15篇,EI十余篇。2018年在美国盐湖城开的AAPG大会获得表彰,为2017年度AAPG全球十大审稿人之一。 (2)获奖: l 鲁西地区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成果奖),二等奖,2011,第一位 l 鲁西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及海平面变化,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委员会,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0. 第一位 l 大型聚煤盆地煤聚积规律、成藏与资源预测及其工程应用,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第七位 l 含煤盆地沉积充填机制与成煤作用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第五位 l 煤层顶板稳定性多源信息预测方法研究,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第四位 l 大型盆地煤聚积规律与勘探工程应用,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第四位 l 煤地质研究及在协同勘查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第五位 l 山东地区煤聚积规律及资源预测应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第六位 l 煤层顶板稳定性多源信息预测方法研究,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第四位 l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储层沉积学研究,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09,第二位 l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三等奖,2010,第一位 l 2010年度山东省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东煤炭学会,2011 l 2011年六月第十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2011 l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2009-2011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12 l 地质学院首届“丹媛杯”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012-12-13 l 李增学,米立军,宋明水,张功成,曹忠祥,吕大炜,沈怀磊,刘华,刘海燕. 含煤系统研究及深部煤系煤层识别技术与工程应用.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12 l 李增学,秦身钧,曹忠祥,林明月,吕大炜,肖林,刘海燕,宋洪柱,韩美莲,郭建斌. 能源盆地有机矿产形成机理与聚积规律.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9 l 李增学,桑树勋,吕大炜,魏振岱,王佟,王怀洪,刘海燕,王平丽,王真奉,王东东,周玉增,巩固,李莹,张心彬,于树旺,宋洪柱.多元聚煤理论体系与煤炭资源预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8 l 李增学,宋明水,曹忠祥,吕大炜,李 莹,刘 华,刘 莹,刘海燕,王平丽,余继峰,王东东,魏久传,孟彦如. 深部坳陷盆地煤成气成藏研究与勘探实践.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12。 l 吕大炜,宋洪柱,王东东,李增学,江涛,孟彦如,李莹,冯铭,刘海燕,刘莹,华北中东部煤系气潜力及资源评价.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5, 山东省国土厅,2014 第一位 l 李增学,吕大炜,宋明水,宋洪柱, 赵存良,刘福胜,周广清,王平丽, 赵巧静,张宁. 深陷盆地煤系气成藏研究与应用实践,2016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2.6 l 李增学、吕大炜、桑树勋、魏久传、余继峰、刘海燕、王怀洪、王平丽、王东东、宋洪柱,中国典型盆地聚煤理论体系、资源预测及其勘探实践与应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10 l 2014年度山东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山东省地质学会,2015.1.8 l 2017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2017.12 l 吕大炜,梁吉坡,王东东,马祥县,王薇.《地下乌金——煤》,2017年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2017.10 l 第十六届山东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15.5 l AAPG Bulletin 2018年度十大审稿人之一,获得最佳审稿专家表彰。 (3)主要参与纵向项目 · 2003-2006 胜利油田项目《济阳、临清石炭-二叠系煤成气储、盖层特征及空间展布》 · 2006-2004 中原油田项目《鲁西豫东地区煤成气源岩与储层分布研究》 · 2007-2010 中石化海相前瞻项目《中国北方晚古生代至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 2007-2009 胜利油田项目《临清坳陷古城西部地区(枣强)油气综合地质条件研究》 · 2008-2010 中石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 2008-2010 中海油科研项目《琼东南盆地煤层形成与分布研究》 · 2009-2012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第二批)子项目《华北上古生界沉积作用与储层物性研究》 · 2016-2018 中海油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子课题《南海深水区煤系生烃母质沉积与聚集过程和分布预测》 · 2012-2015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环渤海湾地区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等时性及时限尺度研究”(41202070)。 · 2011-201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大型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沉积及事件古地理特征—以华北板块晚古生代盆地为例(BF2011SF017)。 · 2015-2016山东省省属高校优青基金“鲁西北地区晚古生代含煤岩系火山事件沉积的成因机制研究”(ZR2015JL016) · 2010-2012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南海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层序地层及沉积机制研究”(MRE201010)。 · 2012-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煤与油页岩共生聚积成矿机制与模式的比较研究”(41272172)。 · 2018-2021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早-中侏罗世大气古氧浓度重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为例”(41772096) · 2017-202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东亚地区煤的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课题负责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煤地质学与沉积学等,在煤地质学方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 Dawei Lv, Zengxue Li, Jitao Chen, Haiyan Liu, Jianbin Guo, Luning Sha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coal-formed gas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Bohai Bay Basin and the adjacent areas, North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11; 78: 516–528 SCI&EI索引 · 吕大炜、李增学、房庆华、吴立荣、刘海燕、李文涛、刘晓丽,济阳坳陷上石盒子组煤成气砂岩储层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37(3):389-395. EI索引 · 吕大炜,李增学,刘海燕,等. 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层序地层划分.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34(4):49-56 EI索引 · Lv Dawei, Li Zengxue, Shang Luning. Forecasting of absolute gas emission in mine based on BP-ANN. ICMHPC -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e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0,262-268 EI索引 · Dawei Lv,Xigui Ding, Zengxue Li,Haiyan Liu,Xiaoyan Chen. Lithology recognitions of coal-bearing strata on BP-ANN in Qiongdongnan Basin, sea of South China. ICMHPC -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e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p 262-268. EI索引 · LV Dawei, Zengxue Li, Haiyan Liu, Wenfeng Ning. Forecasting coal-gas from re-mining work face of getting coal mine in Jining coalfield, Shandong Province.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 26: 2133 – 2138. EI 索引 · 吕大炜,赵洪刚,李增学,刘海燕,王平丽,赵学升,满毅,宁文峰.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晚古生代古地理特征. 古地理学报,2012,,14(4):437-450. SCD索引 · 吕大炜, 李增学, 刘海燕, 郭建斌, 刘彬彬, 孟召磊. 华北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层序地层响应. 中国地质,2009,36(5): 1079~1086 中文核心 · 吕大炜、梁吉坡、李增学、王薇、吴立荣、张义江、郭建斌、宋洪柱,单县矿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煤作用研究,地球学报,2008,29(5):633-638中文核心 · 吕大炜、李增学、 孙静、吴立荣、郭建斌、刘海燕,浅析陆相湖盆坡折带理论及其对沉积的控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3):25-27中文核心 · 吕大炜、李增学、李文涛、柳汉丰、刘海燕、吴立荣,车镇凹陷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地层学杂志,2008.32(2):182-187 中文核心 · 吕大炜、李增学、刘海燕,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海侵事件古地理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4(3):16-22 中文核心 · 吕大炜,魏欣伟,刘海燕,等. 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单元划分及其聚煤规律.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5):24-27中文核心 · 吕大炜、李增学、魏久传、刘海燕、宁文峰. 鲁西晚古生代海相凝缩层沉积特点及地质意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1,33(5):14-20中文核心 · 吕大炜,刘海燕,孟彦如,李建委,宗瑞芳,张燕,王绪冰. 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类型及分布. 中国煤炭,2014,40(8):51-54中文核心 · Dawei Lv, Jitao Che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_Early Permian coal-bearing successions (ShandongProvince, China): Sequence development in an epicontinental basi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79 (2014) 16–30 SCI索引 三区. · Dawei LV*, Zengxue LI, Haiyan LIU, Xuesheng ZHAO, Xiaoyan CHEN, Yanru MENG. Controlling Factors,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Model and Forecast of Favorable Target Zone in Huanghebei Coalfield, North China. resource geology. 2014.8.SCI索引 四区 · Dawei Lv*, Zengxue Li, Jitao Chen, Ying Liu, Zengqi Zhang.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the Upper Permian quartzose sandstone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insight from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5,26(2): 273–284 SCI索引 四区 · Dawei Lv, Zengxue Li*, TingtingFeng, Ying Li, DongdongWang, Haiyan Liu,Shaoyong Li.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bed 1 and oil shale 2 qualities in the sea areas of Huangxian Coalfield, Eastern China. Oil shale.2015 Vol. 32, No. 3, pp. 204–217SCI 四区 · Dawei Lv, Zengxue Li*, Tingting Feng, Dongdong Wang, Haiyan Liu, Guangzeng So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coal bed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astern Yanzhou Coalfield, North China. India journal of Geo-marine science, SCI 已经录用(2015.11发表)四区 · Lv Dawei*, Zhang Yan, Zong Ruifang, Huiyong Wa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coal-forming model of transgressive events of paleozoic era in the North China plate. 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 A: Energy Science and Research,2014,32(1): 399-412. Accession number:20141717614235 EI 索引 刊物 · Dawei Lv, Xiaoyan Wu, Zengxue Li, Tingting Feng, Haiyan Liu, Dongdong Wang and Luyang Zhao. Sedimentary Mechanism in the Coal and Oil Shale Bearing Succession Graben Basins: The Comparision between Fushun and Huangxian Basins, Eastern China. The Open Petroleum Engineering Journal, 2015, 8, 385-391. EI 索引 刊物 · 吕大炜*,李增学,王东东,刘海燕,贾强,王平丽,于得明,吴晓燕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微观沉积特征及成煤探讨. 沉积学报,2015,33(4):633-640 · 吕大炜*,刘海燕,孟彦如,李建委,宗瑞芳,张燕,王绪冰. 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类型及分布. 中国煤炭,2014,40(8):51-54 中文核心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