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余继峰

个人简介

余继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盆地分析、测井地质定量解释、旋回地层学等。在测井数据小波分析地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专题、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课题8项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7项。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中石化、中石油横向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3篇,SCI收录6篇。合著专著4部。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国土资源不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合作出版教材4部。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山东科技大学及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奖多项。其中,《新常态下地质类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煤炭行业应用创新型地质人才》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一等奖(第1位)、《工学地质类专业主干课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第1位)。 获“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山东科技大学师德标兵”、“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青岛高校教学名师”、“中国煤炭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硕士研究生课程:《专业英语》、《资源勘查学》、《现代地质学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的地学应用》、《地质统计学》、《沉积环境与盆地分析》、《实验测试技术》、《现代煤岩学与煤地质学》、《定量地学数据处理分析新方法》 (2) 本科生课程:《煤田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学》、《专业英语》、《专业概论》、《数学地质》 3、近5年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 (1) 2016.8-2017.12 主持中原油田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项目“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有效储层主控因素研究”(82万) (2) 2015.1-2018.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旺盆地山旺组轨道调谐时间标尺及气候变化解读”(108万) (3) 2012.1-2012.12 主持完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项目管理部委托项“中卫银川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条件评价”子课题(40万) (4) 2011.1-2013.12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济阳坳陷米氏旋回层识别及其比较研究”(52万) 5 、获奖和荣誉情况 科研方面 (1) 2015.10 中国典型盆地聚煤理论体系、资源预测及其勘探实践与应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五位), (2) 2012.2 含煤盆地沉积充填机制与成煤作用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位) (3) 2011.12 大型聚煤盆地煤聚积规律、成藏与资源预测及其工程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四位) (4) 2011.10 煤地质研究及在协同勘查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第六位) (5) 2010.03 大型聚煤盆地层序地层模式与成煤作用理论.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第四位) (6) 2010.10 大型盆地煤聚积规律与勘探工程应用.2010年度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技术进步奖.(第四位) (7) 2008.11 山东省煤成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资源评价.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位) (8) 2007.11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理论与实践.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八位) (9) 2006.11 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划分、煤成气源岩分布及区划.(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第二位) (10) 2003.12 山东及邻区含煤地层沉积、层序地层及煤聚积规律研究.(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位) (11) 2002.12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理论一等奖.(第二位) (12) 2001.12 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第五位) 教学方面 (1) 2015.10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煤炭行业应用创新型地质人才”.中国煤炭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 (2) 2014.07 “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创新性地质人才的教学改革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位) (3) 2014.02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与动态优化”.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位) (4) 2013.11 山东科技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校级二等奖(第二位) (5) 2009.05 工科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三位) (6) 2008.12 工科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位) (7) 2009.01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优秀奖. (8) 2007.01 山东科技大学2005-2006年度优秀论文指导奖. (9) 2004.07 鲁西石炭二叠系煤系测井数据分形、小波处理与综合解释.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能源盆地分析、测井地质、地质定量解释及旋回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小波变换数学工具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测井数据的地质解释,在层序地层划分、米氏旋回层识别以及油气储层非均质性识别等方面做过不少研究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论著 (1) Zengxue Li,Xiaojing Li,Ying Li,Jifeng Yu,Dongdong Wang,Dawei Lv,Pingli Wang,Ying Liu,Haiyan Liu and Xiaoyan Wu. Mechanisms of accumulation and coexistence of coal and oil shale in typical basins. Energy Exploration Exploitation.2016,vol.34(3) 360-377.(SCI收录) (2) 胡嘉良,高玉超,余继峰,卢磊,张鸿君,杨子群.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非常规储层岩性识别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9,35(5):9-16. (3) 余继峰,赵刚,梁明媚,Jason Hilton,齐向前,付文钊,杨光朋,张杰.山旺盆地:一个适于“深时”研究的时间胶囊.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论文集,2016,7:91-93. (4) Z J Song,L M Gong,L Gao,Z K Gu,J F Yu,and W J Tang.Study on Paleochannel Distribution in the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 during Early Wurm Glaciation Based on ArcG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August 2014,P.P.1506-1510.(EI收录) (5) 付文钊,余继峰,杨锋杰,李卿,刘华.测井记录中米氏旋回信息提取及其沉积学意义——以济阳坳陷区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42(6):1026-1032.(EI收录) (6) 付文钊,余继峰,杨锋杰,刘华,王玉林.小波变换与Hilbert-Huang变换应用于层序划分的比较.煤炭学报,2013,38(2):435-441.(EI收录) (7) 郎旭娟,余继峰,付文钊,李卿,陈鹏.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河街组旋回地层学研究.煤炭学报,2012,37(11):1901-1908.(EI收录) (8) 余继峰,于泳,付文钊,郎旭娟,宋召军.测井数据Matlab插值与地质旋回性分析应用.煤炭学报,2011,36(10):1680-1682.(EI收录) (9) 余继峰,付文钊,袁学旭,于泳.测井沉积学研究进展.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1-8. (10) Jifeng Yu,Kai Guo,Xuexu Yuan,Wenzhao Fu,Zhifeng Xun. Wavelet Denoising of Well Logs and its Geological Performance.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2010,28(2): 87-95.(SCI收录) (11) 余继峰,付文钊,袁学旭,于泳.测井沉积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2009,10. (12) Jifeng Yu,Guo Kai, XueXu Yuan,Yong Yu. Adv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Well Logging to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2009亚太地区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9. (13) Jifeng Yu,Fenggui Sui,Zengxue Li,Hua Liu,Yulin Wang. Recognition of Milankovitch in the stratigraphic record: application of the CWT and the FFT to well-log dat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v 18, n 4, December,2008:594-598.(EI 收录) (14) 李增学,韩美莲,魏久传,余继峰,李江涛,吕大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煤聚积规律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5-12.(EI收录) (15) 寻知锋,余继峰.聚类和判别分析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5):10-13. (16) 宋召军,张志,余继峰,刘新波.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分布与物源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1-4. (17) 余继峰,徐本燕.测井数据小波消噪及其MATLAB实现.中国地球物理2007,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9:286. (18) 马飞宙,余继峰,鲁静等.测井数据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煤田地质,2007,19(4):70-73. (19) 余继峰,李增学,王明镇,刘华,王玉林,李江涛.鲁西-济阳C-P陆表海沉积测井层序对比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6(1): 85-90.( EI收录) (20) 李增学,余继峰,李江涛,韩美莲.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共存富集的组合形式及上古生界沉积控制机制分析.地球学报,2007,01,28(1):32-38. (21) 余继峰,李增学,王明镇,刘华,王玉林.济阳拗陷C-P地层米氏旋回层的识别及意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36(增刊): 121-125. (22) 余继峰,李增学,刘华,王玉林,孙厚敏.测井数据滑动窗关联维计算及其沉积学分析.地质通报.2006,25(9):1211-1214. (23) Jifeng Yu,Xiaoli Li,Zengxue Li,Mingzhen Wang.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Orbitally Forced Sedimentary Succession of Late Palaeozoic Epicontinental Sea Basin in Jiyang Depression. ISC2006 Japan 2006.8:235. (24) 余继峰,黄涛,徐本燕. 沉积序列的马尔科夫性分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25(2):6-9. (25) Zengxue Li,Jifeng Yu,Jianbin Guo. Deposition of coal-bearing measures and coal accumulation under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s’in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sea basin. JOURNAL OF COAL SIENCE & ENGINEER(CHINA),2006.3,12(1):29-34.(EI收录) (26) Zengxue Li,Jifeng Yu,Mingzhen Wang,Meilian Han,Dawei Lv. Coal accumulation zon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enrichment of multi-energy source deposits in the Ordos Basin.ENERGY EXPLORATION & EPLOITATION,2006,24(3):171-180.(SCI收录) (27) 李增学,王明镇,余继峰,韩美莲,李江涛,吕大炜.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沉积学报,2006,12,24(6):834-840.(EI收录) (28) 余继峰,李增学.测井数据小波变换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3):337-339. (29) 《含煤系统理论体系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6,01.(第二位) (30) 《矿井地质手册地质安全资源卷》.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09.(第二位) (31) 《海侵事件与海侵成煤机制研究》.地质出版社,2010,04.(第三位) 教学论著 (1) 余继峰,魏久传,韩作振,常象春,宋召军.地质类专业“时、空、质、能、探”主干课程群精品化建设,中国地质教育,2016,03:12-16. (2) 余继峰,魏久传,宋召军,王虹.地质类专业本科生考研率与教学质量评价,中国地质教育,2014,12:27-29. (3) 余继峰,魏久传,李增学,尹会永,郭建斌,谢俊,刘海燕.校企联合培养煤矿地质卓越工程师,中国地质教育,2013,06:61-63. (4) 余继峰,房庆华,倪金龙,王泽利,宋召军.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371-375. (5) 余继峰,姚春卉,黄涛.关于当代地学方法论的几点认识,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 (6) 倪金龙,唐小玲,余继峰,胡绍祥.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中国地质教育,2007,04. (7) 崔洪庆,韦重韬,司荣军,王英,余继峰,赵志根,林明月,黄桂芝,匡文龙.《地质学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08. (8) 李增学,魏久传,余继峰,刘莹,刘海燕,吕大炜.《煤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9,03. (9) 李增学,魏久传,房庆华,杨子荣,余继峰,赵秀丽,郝临山,吕义清.《煤矿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03. (10) 周鼎武,胡绍祥,冯乔,余继峰,杨仁超,王泽利,樊爱萍,张丽萍.《地质野外实践教学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0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