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涛

个人简介

张涛,女,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1月生,本、硕、博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5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学位,2012年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山东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入职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矿产地质系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为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主要研究方向为测井地质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学校引进人才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作为科研骨干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 在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排名2),合著专著2部(其中第一作者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9),山东地学科技创新奖1项(排名1)。 获评学校“我最难忘的恩师”,在学校庆祝教师节征文比赛、青年教师师德征文比赛等获得多项奖励。 2、讲授的主要课程: (1)《C程序设计》,硕士研究生课程 (2)《计算机程序设计(VB)》、《数学地质》、《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软件工程》等本科生课程 3、近5年主要科研项目 (1)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凝灰质砂岩岩相-成岩相测井精准识别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排名1) (2)塔南凹陷白垩系高伽马储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排名1) (3)塔南凹陷复杂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排名1) (4)深层厚储层内部“甜点”地质成因及评价(“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参加) (5)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参加) 4、主要论著 (1)教材与专著 5、国家发明专利 l 确定高伽马砂岩凝灰质含量的方法,授权,第1发明人,ZL201510790381.2 l 基于岩石露头雷达探测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审查,第1发明人,201510580652.1 l 一种可测量测线走向的野外地质专用卷尺及使用方法,申请,第1发明人,201810353311.4 l 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授权,第2发明人,201510436038.8 l 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授权,第2发明人,201510895321.7 l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授权,第2发明人,201610131071.4 l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储层非均质性表征方法,授权,第2发明人,201610088082.9 l 一种基于地震基准弧长对数属性的砂岩厚度预测方法,授权,第3发明人,ZL201310088179.6 l 基于频率-尺度匹配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授权,第3发明人,ZL 201310097660.1 l 一种开发井网下曲流河单一点坝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的方法,审查,第3发明人,201610285358.2 l 一种基于储层时变性的剩余油预测方法及工业化流程,申请,第2发明人,201811272774.4 6、获奖和荣誉 (1)201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9 (2)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奖,二等奖,排名1 (3)山东科技大学“我最难忘的恩师” 称号 (4)山东科技大学庆祝教师节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 (5)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征文优秀作品奖 (6)山东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校工会)(2014~2015年度优秀积极分子)

研究领域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测井地质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l 复杂岩性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12(1/3) l 数学地质方法与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2/3) l 河流-三角洲相储层地震沉积学方法与应用,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9.05(3/4) (2)科研论文 l Seismic sedimentologic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meandering fluvial reservoir: from model to real dat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5,26(4):598-606(SCI,第一作者) l 高伽马值储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7(3):491-495(EI,第一作者) l 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1):68-72(EI,第一作者) l 利用测井曲线反褶积方法提高薄层识别能力,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5):579-582(EI,第一作者) l 开发尺度的曲流河储层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地学前缘,2012,19(2):74-80(第一作者) l 基于常规测井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4,41(4):413-421(第一作者) l 滩海地区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方法探索,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江西南昌,2010.7.13-7.18,第四届特种油气藏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0: 176-179(第一作者) l 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ZJ2-1U砂组沉积微相地震刻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49(5):964-970(EI,通讯作者) l 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allow Sea Area, Gentle Slope Belt of Chengning Uplift,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 21(4):471-479.(SCI,第三作者) l 基于沉积数值模拟的辫状河心滩演化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EI,第三作者,录用待刊) l 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沉积学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1):40-46(EI,第三作者) l 井、震多尺度信息融合预测老油田浅层岩性气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5):609-612(EI,第三作者) l 塔南凹陷复杂岩性低渗透储层测井岩性识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5,37(1):85-90(第二作者) l 黄骅坳陷滩海地区低渗透储层分类方法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10):51-55(第二作者) l 测井盲反褶积及在储层构型界面识别中的应用,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32(2):63-68.(第三作者) l 基于孔隙分形特征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评价.岩性油气藏,2013,25(6):40-45(第二作者) (3)教学论文 l Seminar教学在本科“准小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专业外语教学为例.中国地质教育,2014 (2): 56-59(第一作者) l 本硕博阶梯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2017,26(4):41-45(第四作者) l 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第四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