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思通

个人简介

杨思通,男,河北省盐山县人,1978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年5月至11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至今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矿井槽波勘探、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检索4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申报发明专利3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协作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主持、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多项。2013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十佳青年”称号,2017年荣获山东科技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2、讲授的主要课程: (1)《地震、测井数字处理》(2010年至2012年)硕士研究生课程 (2)《测井地质学》(2013年至今),硕士研究生课程 (3)《计算机文化基础》(2005年至2011年),本科生课程 (4)《计算方法》(2005年至2009年),本科生课程 (5)《连续介质力学》(2005年),本科生课程 (6)《矢量分析》(2006年至2007年),本科生课程 (7)《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2006年至今),本科生课程 (8)《地球物理测井》(2007年至今),本科生课程 (9)《综合地质学填图教学实习》(2007年至2014)本科生课程 3、近5年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变网格三维局部精细模拟与物理实验的煤巷小构造地震超前探测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协作课题“导水通道综合精细定位技术与装备”; 横向科研项目“矿井小构造三分量槽波探测方法研究与系统开发”;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春蕾计划”重点项目“基于毕业生与就业单位反馈信息的地球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参与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有限元正演模拟及CMP叠加处理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掘进机为震源的巷道随掘地震超前探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5、近5年申报授权的发明专利 厚煤层沿底板或顶板掘进煤巷反射槽波超前探测方法(ZL201711007670.6),2019; 煤巷掘进地质构造三分量多波反射三维地震超前探测方法(ZL201410390982.X),2017; 一种坚硬顶板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危险性预测分析(ZL 201410593113.7),2016。

研究领域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矿井槽波勘探、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HTI煤层介质槽波波场与频散特征初步研究,2019,地球物理学报,SCI检索; Three-componentpolarizationmigrationofchannelwavesforprediction ahead of coal roadway,2018,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SCI检索;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ull-wave fields and analysis of channel wave characteristics in 3-D coal mine roadway models,2016,AppliedGeophysics,SCI检索; 《井间地震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方法及波场特征研究》,2017,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