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志文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8.9–2011.6 中山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博士学位 2005.9–2008.6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0.9–2004.6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0.10–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1.07-2020.10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生态环境与治理等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Li ZW, Wang FN, Li BS, Du DD, Zhang HJ, Song YG, Du SH, Sun L.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volution: Evidence from coastal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the Last Glacial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China,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2022. Li ZW, Sun L, Li BS, Wang FN, Du DD, Song YG, Zhang HJ, Chen LQ, Xu 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hanges in subtropical China since late Pleistocene: Evidence from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2, 19(2): 418-432. 李志文, 郭福生,叶长盛,孙丽,罗勇,姜勇彪,胡海平. 基于新工科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建设成效与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地质教育, 2020, 29(2): 32-38. 李志文, 郭福生, 叶长盛, 姜勇彪, 孙丽, 胡海平, 刘金花. 本科专业旅游地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方案. 中国地质教育, 2019(2): 45-48. 李志文, 郭福生, 叶长盛. 基于综合性、科研性和应用性导向的实习模式探索——以南昌市梅岭地质灾害实习为例高教论坛, 2018, 4(4): 22-27. 李志文, 郭福生, 孙丽, 黄宝华. 南昌市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地质论评, 2017, 63(5): 1281-1292.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柳夼剖面末次冰期层段Rb/Sr的不稳定变化及其揭示的气候特征, 热带地理, 2015, 35(4): 592-600.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中国南部OIS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 第四纪研究, 2015, 35(3): 712-720.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全新世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气候变迁的古生物学证据. 热带地理, 2015, 35(2): 179-185. Li ZW, Li BS, Dong YX, Wang FN. Current study and prospect of the Old Red San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 4(6): 462-471. 李志文, 郭福生, 孙丽, 张文秀. 龙虎山丹霞地貌特征对道教文化传承之影响,热带地理, 2012, 32(6): 647-651 李志文, 郭福生, 孙丽, 黄宝华, 周林图. 龙虎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新形势下的对策,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1(3): 209-214. 李志文, 李保生, 王丰年. 海岸沙丘发育机制之研究现状评述, 中国沙漠, 2011, 31(2): 357-366.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温小浩, 牛东风.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沙漠, 2011, 31(1): 49-57 李志文, 李保生, 董玉祥, 温小浩, 邱世藩, 牛东风, 欧先交, 彭培欣. 粤东北丘陵区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特征与气候环境. 地质论评, 2010, 56(3): 355-364.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温小浩, 邱世藩, 吕映霞. 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的多因素评述. 中国沙漠, 2008, 28(2): 231-237. 孙丽, 李志文*, 苏志珠, 张慧娟, 杜丁丁, 杜兰, 黎武标. 烟台市芝罘剖面末次间冰期沉积记录的降水量变化及其淋溶—淀积特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3): 116-121. 李星耀, 李志文*, 朱志军, 詹江振, 李向洁, 李世乾. 南昌市厚田剖面末次冰期沉积的色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 43(6): 1-11. 李向洁, 李志文*, 杜丁丁, 孙丽, 侯楚, 李世乾, 张雯. 南昌厚田沙地不同演化阶段蔓荆灌丛沙堆的沉积物与空间格局特征. 中国沙漠, 2022, 42(6): 211-220. 杜兰, 李志文*, 杜丁丁, 黎武标, 王志刚, 马泽源, 詹江振. 烟台芝罘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沉积物色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热带地理, 2021, 41 (2): 423-430 李向洁, 李志文*, 杜建会, 张慧娟, 詹江振, 杜兰, 孙丽, 侯楚. 南昌市厚田沙地蔓荆灌丛沙堆的形态与沉积特征. 地理科学, 2021,41(11):2042-2051 张慧娟, 李志文, 李文, 吴汪洋, 孙蕗, 刘金花, 田世洪. 挖掘旅游地学文化,开辟研学旅行德育新路径. 中国地质教育, 2021, 30(2): 72-76. 张慧娟, 李志文, 宋英旭, 李文, 吴汪洋. 基于MOOC的旅游地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0(4): 385-387. 李向洁, 李志文*, 詹江振, 孙丽, 杜兰, 侯楚. 南昌厚田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沙漠, 2021, 41(2): 92-99. Du DD, Li ZW, Hu HP, Bai YH, Li W, Mughal MS, Qian HY.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modern 14C reservoir effect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lake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1, 18(12): 3179-3189. 侯楚, 李志文*, 孙丽. 基于GIS的地名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科学, 2021, 39(1): 115-121. 詹江振, 李志文*, 王志刚, 孙丽, 黎武标, 杜兰. 南昌市厚田剖面末次冰期风沙沉积的粒度分维特征及其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热带地理, 2020, 40(6): 1075-1084 黎武标, 李志文*, 王志刚, 詹江振, 杜兰. 中国暖温带海岸风成沉积序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沙漠, 2019, 39(6): 56-65. 王珍珍,孙丽,李志文*,马泽源. 2016年南昌市PM10和PM2.5质量浓度变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9, 48(1): 34-39. 黎武标, 李志文*, 王志刚, 马泽源, 王珍珍, 梁丽婵. 粒度端元揭示的芝罘剖面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气候环境变化特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 39(03): 177-187. 黎武标, 李志文*, 王志刚, 李子康. 山东烟台地区芝罘剖面粒度分维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 41(5): 592-603. 梁丽婵, 李志文*, 孙丽, 刘富军. 江西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江西科学, 2019, 37(3): 315-329. 吴昊, 李志文*, 郭福生, 王志刚, 梁丽婵. 南昌市厚田乡风沙地貌形态特征与美学价值. 华东地质, 2019, 40(4): 264-272. 王志刚, 李志文*, 黎武标, 马泽源, 王珍珍. 南昌市厚田沙地风沙沉积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特征. 中国沙漠, 2018, 38(6): 1200-1208. 王志刚, 李志文*, 黎武标. 鄱阳湖地区晚第四纪风沙沉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7, 46(6): 845-852. 游 为, 李志文*.古民居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武夷山城村为例. 江西科学, 2016, 34(3): 393-39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