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本侠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2003/9–2008/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硕博连读;导师:谢毅 院士 1999/9–2003/7,安徽大学, 应用化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 2015/1-2016/12,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2/8-2013/8,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博士后 2011/1-2014/12,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8/6-2010/12,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利用太阳能解决全球性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光催化材料可以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化学能,同时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降解和矿化水和空气中的污染物。相变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太阳能的光热转化与存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开发可再生能源。因此,开展光催化或热能存储功能导向的新型纳米材料可控构筑对于利用太阳能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组以太阳光光催化、光热转化与热能存储为应用导向,研究各种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微结构调控,探讨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关系,揭示材料组成和结构对光催化、热能存储性质的协同增效机理。具体研究方向可分为: 1. 新颖半导体纳米晶及其纳米异质结构的可控合成。研究材料形貌、比表面积、暴露晶面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调控纳米半导体的形貌和活性晶面提高光催化性能;进一步构建半导体异质结构和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提高光催化效率,研究半导体的可见光响应、光激发过程、不同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合理匹配、以及光生载流子在两种半导体间的迁移规律。 2. 基于表面等离共振(LSPR)效应构建“金属/半导体”纳米杂化结构光催化剂。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各种金属/半导体纳米杂化结构光催化剂,如纳米核壳结构、介孔限域结构、表面负载结构等,对材料组分、粒子尺寸、微结构进行调控,揭示金属纳米晶LSPR 提高太阳光利用率、促进半导体光激发和光生载流子有效分离的作用机理。 3. 定形相变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利用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相变材料协同增强、优势互补,设计制备有机/无机定形相变复合材料,极大提高材料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纳米限域体系的储-放热新规律和新原理,并通过对材料的功能化进一步用于太阳光的高效光热转化与存储。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