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卫朋

个人简介

李卫朋,男,1983年4月生,陕西蓝田人,理学博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员,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研究生导师。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导师:周卫健院士)后来校工作,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导师:程根伟研究员)。承担《水文学》、《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与《第四纪地质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特长与兴趣:自然地理、生态水文、环境变化及其模拟。主要从事生态水文与景观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社会地理与环境演变、地球环境科学普及与素质教育方面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先后在《地球学报》、《Biogeosciences》、《Remote Sensing》、《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气象科学》、《水科学进展》、《山地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水力发电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地球环境学报》、《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Sustainability》、《草业科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含合作);参与专利申报2项;参编科学出版社学术专著1部;主持、主研或参研国家自然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省教育厅等纵向科研项目等合计十余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区域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环境影响评价等地方项目若干。注重学术交流,近年来参加了中国水论坛、中国地理学年会、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等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并积极交流相关科研进展。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与景观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社会地理与环境演变、地球环境科学普及与素质教育方面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Accelerated Urban Expansion in Lhasa City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Plateau City[J]. Sustainability, 2017, 9(9):1499,SCI4区收录,第五作者(共5人). [2]基于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清代洪水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地球环境学报》, 2017, 8(5):384-396,CSCD,通讯一作(共6人) [3]南充市冷-热度日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3):328-333,通讯一作(共5人) [4]基于渐进辐射传输模型的雪粒径与积雪覆盖面积反演算法.《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1):64-70,CSCD二作(共2人) [5]基于灵活的时空融合模型的植被覆盖度与植被指数关系. 草业科学, 2017, 34(2):264-272,CSCD二作(共2人) [6]Middle-Late Pleistocene Paleo-Climate and Paleo-Altimetry of the Centre of TP Indicated by the Sporopollen Record of Well QZ-4.《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 5(8): 148. [7]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 (8):62-63,独作.(北大核心收录) [8]川东北低山丘陵区细颗粒物主要相关因素和季节变化分析——以南充主城区为例.《地球环境学报》, 2017, 8(5):418-429,CSCD,通讯一作(共6人) [9]基于问题导向和知识推理的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J]. 智库时代, 2017, (7):96-97,独作. [10]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周末效应研究现状与方法[J].经营管理者, 2017, 8:296-297,(通讯作)(共5人) [11]两种基于异常权重的 N-FINDR 端元提取算法.《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4):439-443,二作(共2人) [12]Determining critical support discharge of a riverhead and river network analysis: Case studies of Lhasa River and Nyangqu River.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6, 26(4):456-465,SCI4区收录,第二作者(共4人). [13]Effects of soil nutrients and climate factors on belowground biomass in an alpine meadow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Yellow rivers,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Journal of Arid Land》, 2016,8(6): 881-889.SCI4区收录,第三作者(共6人). [14]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clay drilled in well QZ-4: its implication for geochemic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in the Middle–Late Pleistocene[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19): 1312. SCI3区收录,第四作者(共7人) [15]西南地区亚高山典型林区土壤碳排放及影响因子[J].《农业工程学报》,2015(1), EI收录,第一作者(共4人). [16]Artificial tide gene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backwater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5, 528,SCI 2区收录,第三作者(共5人) [17]基于水文气象条件的河道临界集水面积确定的方法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15,34(5),CSCD收录,第二作者(共4人). [18]介绍一种便携式土壤水分原位采集器.《灌溉排水学报》,2015,34(6),CSCD-E收录,第一作者(共3人). [19]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温度与冻融特征.《山地学报》2014,32(4),CSCD收录,第一作者(共6人) [20]基于临界支撑流量的西藏典型河流源头位置确定及河网解析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46(6),EI收录,第三作者(共4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