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樊国梁

个人简介

教育情况 2009.9–2013.7内蒙古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9-2005.7 内蒙古大学电子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 1993.9-1997.7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7 –现在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 副教授(2012),讲师(2004),助教(1998) 教学 本科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春季学期)、“信号与系统”(秋季学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秋季学期) 本科生“大学物理实验”(春、秋季学期) 培养研究生情况 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 。 各类科研项目: 1.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2015 - 2018 2. 主持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 起止时间:2014 - 2015 3. 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起止时间:2013 - 2015 4. 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2013 - 2015 5. 主持 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起止时间:2009 - 2011 6. 主持 内蒙古大学青年基金,基于平均化学位移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2009-2010 7. 主持 内蒙古大学“513”人才项目第三层次,2008-2010 8.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大学数学物理学基地可持续发展条件建设,2012-2015 9.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冻蛋白在冰晶表面吸附结合的机制及其对冰晶生长行为影响的研究,2012-2015 10. 参与 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功能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2011-2013 11. 参与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细胞凋亡蛋白质结构与亚细胞位置的关系,2008-2010。 各类教研项目: 1. 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2015 2. 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与实验室建设,2015 3. 参与,国家实验示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2014 4. 参与,《大学物理实验》,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起止时间:2014.1-2016.12 5. 参与,《大学物理实验》,内蒙古大学精品课,起止时间:2009.6-2012.4 6. 参与,物理实验中心现代化管理及运行,内蒙古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2010 7. 参与,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提高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内蒙古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2010 8. 参与, 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立项课题,2009-2010 奖励、荣誉 1. 2013年,基地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实践与发展,获内蒙古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 2013年,内蒙古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奖 3. 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4. 2012年,内蒙古大学2012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奖 5. 2009年,数字信号处理及嵌入式开发/实验系统,全国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成果二等奖 6. 2009年,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内蒙古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7. 2008年,物理实验中心现代化管理及运行,内蒙古物理学年会论文奖一等奖 8. 2004年,光华奖学金,二等奖 教材: 1.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2015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研究领域

生物物理、信号与信息处理、自动控制 目前主要研究: 1、表观遗传修饰与疾病相关研究 2、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亚线粒体定位预测及其生物学功能关系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Fan GL*, Zhang XY, Liu YL, Nang Y, Wang H. DSPMP: Discriminating Secretory Proteins of Malaria Parasite by Hybridizing Different Descriptors of Chou’s Pseudo Amino Acid Patterns. J. Comput. Chem. 2015, 36(31):2317-2327(SCI) 2. 曩毅,梅含雪,赵燕,侯宝妍,赵志远,樊国梁*. 基于Blast GO 的蛋白质亚线粒体定位预测.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5, 42(12): 1015-1023(SCI) 3. Fan GL*, Li YL, Zuo YC*, Mei HX, Rang Y, Hou BY, Zhao Y, acACS: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tions and Protein Classification by Incorporating the Average Chemical Shifts Composition.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2014, ID 864135: 9 pages (SCI) 4. Zuo YC*, Peng Y, Liu L, Chen W, Yang L, Fan GL*, Predicting peroxidase subcellular location by hybridizing different descriptors of Chou’ pseudo amino acid patterns. Anal BioChem, 2014, 458:14-19 (SCI) 5. Fan GL*, Li QZ and Zuo YC. Predicting acidic and alkaline enzymes by incorporating the average chemical shift and gene ontology informations into the general form of Chou's PseAAC.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3,48:1048–1053 (SCI) 6. Fan GL*, Li QZ. Discriminating bioluminescent proteins by incorporating average chemical shift and evolutionary information into the general form of Chou's pseudo amino acid composition. J. THEOR. BIOL., 2013, 334:45–51 (SCI) 7. Li T, Li QZ, Liu S, Fan GL, Zuo YC, Peng Y. PreDNA: accurate prediction of DNA-binding sites in proteins by integrating sequence and geometric structure information, Bioinformatics, 2013, 29:678-685 (SCI) 8. Zuo YC, Chen W, Fan GL, Li QZ. A similarity distance of diversity measure for discriminating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proteins. Amino Acids, 2013, 44:573-580 (SCI) 9. Fan GL*, Li QZ, Predicting protein submitochondria locations by combining different descriptors into the general form of Chou's pseudo amino acid composition. [J].Amino Acids, 2012, 43:545–555 (SCI) 10. Fan GL*, Li QZ. Predict mycobacterial proteins subcellular locations by incorporating pseudo-average chemical shift into the general form of Chou's pseudo amino acid composi tion.[J]. JTHEOR. BIOL., 2012, 304:88–95.(SCI) 11. Fan GL, Li QZ, Yang KL. TFBSs: a web server for predic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 Technology in Automation,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CYBER), 2012, 1:65-68 (EI) 12. Na R, Fan GL. Effect of the Corona Discharge on Peel Microstructur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for Renewable Energy & Environment[C]. Shanghai,China, IEEE, 2011, 1:2014-2017(EI, ISTP) 13. Fan GL, Li QZ. Predicting Protein Submitochondrion Location Using Pseudo-Average Chemical Shift and Hybrid Approac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 Congress (17th IBC), 2011. 14. 樊国梁,张晓燕.自动跟踪太阳时角提高光伏发电效率[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0,41(1): 116-119 15. 刘利,李前忠,樊国梁.低维输入空间的支持向量机识别人类剪接位点[J].生物物理学报,2008,24(1):49-56 16. 陈颖丽,李前忠,樊国梁,杨科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类凋亡蛋白亚细胞位置预测[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8, 39(2): 159-165 17. 樊国梁,白凤山.EPP模式的DSP仿真器设计[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 39(3): 342-345 18. 陈颖丽,李前忠,杨科利,樊国梁.基于离散增量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凋亡蛋白亚细胞位置预测[J].生物物理学报2007,23(3):192-198 19. 杨乌日吐,李前忠,刘利,樊国梁.用支持向量机预测人类基因5′/3′选择性剪切位点[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5):790-795 20. 樊国梁,白凤山.基于DSP的频谱分析仪设计[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 37(4): 450-454 21. 樊国梁.基于VHDL的键盘扫描及显示电路设计[J].电子世界, 2005, 26(2): 25-26. 22. 樊国梁.VHDL语言设计数字电路[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24(2):46-48. 23. 樊国梁.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4,23(3):35-36. 24. 樊国梁.电话线防盗系统[J].电子世界,2004,25(6):58-60. 25. 樊国梁.DELPHI中高精度时钟控件的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3, 22(6): 33-35. 26. 樊国梁.一种月、季气候资料的处理使用方法[J].内蒙古气象, 2003, 48(4): 30-34. 27. 樊国梁.在DELPHI中创建动态链接库DLL[J].教学科研管理论文集,2002,6(1):31-33. 教学论文: 1. Fan GL, Na R, Liu JJ.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n Excellent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ICEMSS2014,2014. (CPCI-SSH) 2. Fan GL, Na R, Liu JJ. The desig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network testing system,ICEMSS2014,2014. (CPCI-SSH) 3. 樊国梁,那日,刘俊杰.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与探索.2013年高等院校教育与教学研讨会, 2013; 4. 樊国梁,张晓燕,曹杰.基于FPGA的保密型密码输入器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 2009,35(5): 66-69 5. 樊国梁,那日,刘俊杰.物理实验中心现代化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应用,2008年第二届内蒙古青年学术论坛物理学科分会暨内蒙古物理学会年会,2008; 6. 樊国梁.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设计与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13(6):101-10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