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郑彤

个人简介

郑彤,男,1967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员,黑龙江省应急专家库成员,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曾到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香港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学。 主要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及环境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保公益科研专项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共6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863、水专项等课题6项,并担任“十二五”重大水专项课题副组长;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SCI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ESI列入其学术领域最优秀的 1%高引论文。主编《环境系统数学模型》一书,副主编专著《环境微波化学与技术》1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工作经历 1989年7月-1996年8月 黑龙江省环保科研所,工程师 1996年9月-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 2008年5月-2008年11月 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Kingsville,访问学者 2008年11月-2009年5月 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访问学者 2010年5月-2010年10月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 2017年11月-2018年5月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1985年-1989年, 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年-1996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化系环境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2005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化系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荣誉称号 2005年 获校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标兵 2011年 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黑龙江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高级氧化处理的理论、材料与技术 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的材料、技术与仿真 环境系统的数学模拟与分析 主要研究方向: 1. 环境微波化学技术在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微波具有不经热传导而使吸波物质直接快速升温和不经电流传导而使无极灯激发出真空紫外光等特殊功能,将这些功能应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可显著提高处理效率和污染物的矿化度。本研究方向以提高微波能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的利用率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目标,制备具有微波诱导氧化功能的新型催化剂,研究微波处理工艺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优化微波反应器结构,将富集在吸附剂上的高浓度污染物彻底降解矿化,同时使吸附材料再生并重复使用,不仅会降低物耗和污染治理成本、简化操作,更能彻底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这对以低成本的方式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尤其是对目前饱受争议的一些环境处理技术使用问题(如: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污染问题等)的彻底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事件发生频率及带来的危害呈逐年上升之势,给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而能够在自然水体中有效控制突发污染影响的应急技术还很匮乏。本研究方向针对污染事件发生时所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综合考虑水力学、材料力学、传质学、污染物的性质、处置材料的性能和可取性、以及处置方法的后续影响等因素,研发可应用于突发水污染事件现场实际的有效处置技术,该方向对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减轻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城市化进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及时预警关系到其处理处置的效果与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而看似偶然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城市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本研究方向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综合考虑城市化进程中不断积累水污染潜势的各种相关因素,建立水质相关的城市水环境系统定量化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化进程与其水环境质量变化关系模型,研究该复杂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状态,进而估算区域性的水污染事件突发的概率,为重大污染事件预防安检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性依据。该方向的研究将为城市水环境质量安全评估提供一个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意义和学术价值。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