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禹娜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学课程与教学、动物系统发育学。迄今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课题20余项,参与包括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在内的课题40余项,出版及参与撰写学术专著4部,主持编写国家中小学教科书1本及配套教材3册,提交并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纳专报1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及科普文章1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先后7次获优秀论文奖,6次获教学奖。 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生物学基地副主任、上海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册主编、第二届上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副主编、《科学画报》科学传播专家顾问委员会特聘专家、Zootaxa等国内外多个期刊审稿专家,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资委员会委员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分委会委员等;曾任教育部实验装备中心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标准研发专家及实验装备论证专家、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市教研室双新课程项目立项论证专家、市高中生命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出题专家和评委等。 工作经历 2024.03-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11-2024.2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01-2016.10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01-2014.12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07-2009.12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师 1998.07-2001.01 河南省洛阳春都集团技术中心 助理工程师 荣誉及奖励 曾先后十余次获学术论文奖、教学奖等,其中主要的教学奖包括: 2023年度 儿童科普广播剧“赛思叔叔的十万个为什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排名第2) 2022年度 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优秀指导教师” 2022年度 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2) 2021年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2) 2021年度 儿童科普广播剧“赛思叔叔的十万个为什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排名第2) 2021年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度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度 华东师范大学“能达奖” 2012年度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 2010年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申银万国奖” 2009年度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

研究领域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动物系统发育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编)著 禹娜 著.2021.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文武, 禹娜, 邓一文,等. 2021. 赛思叔叔的十万个为什么——原创系列儿童科普广播剧. 上海: 上海科技音像出版社. (202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2023年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禹娜 著.2014. 中国非海水介形类.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立侨, 禹娜 主编. 2018. 长江口甲壳动物. 北京: 农业出版社. 陈立侨, 禹娜, 唐伯平,等 参编. 2008. 甲壳动物的系统发生及六足动物的亲缘关系. 见: 尹文英, 宋大祥, 杨星科 编,六足动物(昆虫)系统发生的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教材及教辅 禹娜 主编. 2022.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1 稳态与调节).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禹娜 主编. 2022.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1 稳态与调节)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禹娜 主编. 2022.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1 稳态与调节)练习部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禹娜 主编. 2022.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1 稳态与调节)实验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近期论文(5年内) 禹娜, 徐豪. 2024. 公众基因本质论:成因、表现与解决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4): 119-129, 140. (校稿中,CSSCI) 徐豪, 禹娜(通讯作). 2024. 调节性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物学教学, 49(2): 2-7. 康健秋, 禹娜(通讯作). 2024. 美国节肢动物教育课程的特点与启示——以《和节肢动物一起冒险》为例.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5(01): 76-79. 康健秋, 禹娜(通讯作). 2023. 如何用昆虫解决自然与教育问题?-基于日本昆虫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39(12): 124-131. (CSSCI) 杨聆, 禹娜(通讯作), 李增娇. 2023. 结合脑科学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生物学教学, 48(12): 16-18. 杨聆, 禹娜(通讯作), 李增娇. 2023. 脑科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作用. 生物学教学, 48(10):92-94. Jiang Lei, Yu Na(二作). 2023.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Model and Self-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ttps://doi.org/10.1007/s10639-023-12182-w. (一区,SSCI) 康健秋, 禹娜(二作). 2023.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我国研究性学习政策变迁的演进与逻辑. 教育导刊, (8): 17-24. 陈烟兰, 禹娜(通讯作). 2023. 基于SSI促进社会性科学推理的生物学教学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4(3): 48-53. (CSSCI) 陈烟兰, 禹娜(通讯作). 2023. 基于SSI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探究实践”. 生物学教学, 48(4): 14-16. Yu Na(一作) et al. 2022. Three new species of nonmarine ostracods (Crustacea: Ostracoda) from northern China. Zookey, 1097: 183-207.(三区,SCI) Zhai Daiyou, ---, Yu Na(通讯作). 2022. Disturbed aquatic habitats in central-eastern Inner Mongolia revealed by the prevalence of widespread ostracod species. Ecological Indicators, 143: 109301.(二区,SCI) Zhang Fan, ---, Yu Na(通讯作). 2022. Combined effects of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nd copper on antioxidant capacity, immune respons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08: 152099. (二 区,SCI) Jiang Lei, Yu Na(二作). Research on teaching design of geochemistry and bi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fro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10.1155/2022/3785862, 2022-5-19. (SSCI) 陈紫琪, 禹娜(通讯作). 2022.基于ISM法的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以“遗传学”部分为例. 生物学教学, 47(5): 4-8. 魏缓, 禹娜(二作).2022.新版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以沪科版高中《生物学》为例. 上海教育科研,(9): 19-26, 45. 文一伊, 禹娜(二作).2022.借助网络工具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建模能力——以“疫苗接种与流行病感染模型”为例.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6): 58-61. 江磊, 禹娜(二作).2022.国际生物学教育研究热点分析——基于2011-2020年生物学教育领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生物学教学, 47(6): 11-14. 陈烟兰, 禹娜(通讯作).2022.认识论视角下德育实践的实然误区与应然转向. 教育探索, 355(7): 7-12. 康健秋, 禹娜(通讯作). 2021.亲生物性对生物学教育的培养意义及实现途径. 教学与管理, (33): 89-91. 康健秋, 禹娜(通讯作). 2021.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式教育观——基于《中国式家长》游戏的分析. 教育与教学研究,35(11): 38-51. 路依凡, 禹娜(通讯作). 2021. 生物钟研究进展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生物学教学, 46(1): 2-4,5. 高文暄, 禹娜(通讯作). 2021.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生物学教学, 46(5): 2-4. 康健秋, 禹娜(通讯作). 2021.针对特殊学生的通用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理念——以美国生物实验教材《鼓励学生生物学探究》为例. 中学生物教学, 2021(2): 14-17. 马爱民, 李永刚, 禹娜(三作). 2021.如何增强教育博士项目的实践性——基于经验学习理论的视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1): 55-62.(CSSCI) Ma Shunxin, Yu Na(通讯作). 2020. Freshwater ostracods (Crustacea) from Hainan Island, southern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Zootaxa, 4767(2): 201-243. (SCI) 孙依诺, 禹娜(通讯作). 2020.例析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四种途径.生物学教学, 45(3): 17-19. 康健秋, 禹娜(通讯作). 2020. Science Writer:一款基于网络技术的互动式研究报告撰写工具.现代教育技术, 30(9):95-102.(CSSCI) 陈烟兰, 禹娜(通讯作). 2020.生物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为例.生物学教学, 45(12):7-8 廖鹏, 禹娜(二作). 2020. 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要求. 上海教育科研, 394(3): 37-41, 36.(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Zhou Yi, ---, Yu Na(通讯作). 2019. A mismatch-tolerant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ll four serotype of dengue viruse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10): 1-13.(二区,SCI) 李增娇, 禹娜(通讯作). 2019. 清末“废科学、兴学堂”背景下生物学课程体系的萌生与构建. 生物学通报, 54(11): 58-61.

学术兼职

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学生命科学基地副主任(2016年-今) 《生物学教学》期刊副主编(2023-今) 第二届上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2025) 《科学画报》科学传播专家顾问委员会特聘专家(2021-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议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三届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2022-今)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