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学星

个人简介

1991年7月自山东师范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本科毕业,即留校任教。1998年晋升讲师,200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9年晋升教授。2004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2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2011—2015年任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任职以来,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奖”,获得首届“十佳教师”、优秀本科生导师、“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现已发表论文70篇,出版著作1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词与文化”: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研究》(批准号09BWW008,2015年结项)、《20世纪俄国行吟诗歌研究》(批准号16BWW030,2021年结项)、《俄罗斯诗歌对二战的多元书写研究》(批准号22BWW32,进行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的翻译任务(20万字,项目批准号:16ZDA196,首席专家:汪介之);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多卷本《俄国戏剧史》的编撰与重要资料翻译研究(项目批准号:19JZD030,首席专家:董晓);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尤里·洛特曼著作集汉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284,首席专家:王加兴)。 教育经历 1987—1991 山东师范大学俄语专业,学士 1995—1998 首都师范大学俄语专业,硕士 2000—2001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语文系,访问学者 2002—2005 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1.7—2021.1 山东师范大学 2021.2—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

俄罗斯文学 文学与文化 翻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斯拉夫尼科娃基于时空体的叙事策略》,载《外国文学》,2018年第1期(CSSCI)。 《不一样的“战壕真实”:巴布琴科的战争小说》,载《读书》,2017年第1期(CSSCI)。 《醉话与真话》,载《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第1期(CSSCI)。 《巧用诗歌意象之间的间隔》,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CSSCI)。 《一首诗中隐藏的世界观》,载《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1期(CSSCI)。 《狂欢化思维模式与维索茨基的诗歌》,载《国外文学》,2007年第4期(CSSCI)。 《“角色诗”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关系》,载《中国俄语教学》,2006年第2期(CSSCI)。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载《俄罗斯文艺》,2004年第1期(CSSCI)。 《一封信和一个时代》,载《读书》,2003年第11期(CSSCI)。 《行吟诗人维索茨基》,载《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2期(CSSCI)。 著作 胡学星:《“词与文化”: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比托夫:《普希金之家》,王加兴 胡学星 刘洪波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普及本),胡学星 译,群众出版社,2015年。 科尔米洛夫:《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赵丹 段丽君 胡学星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沙波瓦洛夫:《俄罗斯文明的起源与意义》,胡学星 王加兴 范洁清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学术兼职

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巴赫金研究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