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满永

个人简介

男,1982年3月出生,本科硕士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先后获法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暨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文献史料中心主任。 获奖情况 2016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建党》一文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研究领域

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中国当代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落后的日常化:20世纪 50年代中期的落后乡改造》,《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3年第2期。 《历史的内在动力——实践困境与农业集体化历史进程的再思考》,《史林》2022年第6期。 《土地改革研究的再思考:从经济政治到社会文化》,《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年第2期。 《历史的表述与实践——兼及中共党史研究中的断裂与延续》,《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年第6期。 《革命分寸:“简报”与广东土改的领导问题》,《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1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一九五三年上海市婚姻法运动月研究——以上海工业局档案为中心的考察》,《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年第1期。 《追寻运动中的制度——试论中共制度史研究的必要性》,《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期。 《重释“社会革命”的意义——试论中共地域史研究的问题共识》,《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5期。 《二0一六年中共党史研究的若干学术进展》,《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7期。 《难以适应的集体化——皖西北农业合作化中的“闹、退社”问题研究》,《安徽史学》2017年第5期。 《身份的恐惧──安徽省阜阳地区土改中的自杀现象》,《二十一世纪》,2017年2月号。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农业合作化危机与应对》,《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革命历史与身体政治》,《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1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建党》,《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1期。 《生活深处的革命——“文革”时期城乡社会生活初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5年第3期。 《身体之治——中共革命的社会文化史研究》,《开放时代》,2015年第3期。 《集体化进程中的乡村干部训练——建国后国家权力渗入乡村过程的微观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政治意义解读》,《安徽史学》,201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50年代乡村复员军人生活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1期。 《身份转换中的生活重塑——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人”之改造》,《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革命与生活——兼及问题导向的中共历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1期。 《“去政治化”还是“泛政治化”?——重新进入1960年代》,香港《二十一世纪》,2011年12月号。 《身体、政治与生活——1950年代初的工厂劳动生活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3月转载)。 《“背靠背”政治:反霸中的革命场景生成》,《开放时代》,2011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12期全文转载)。 《从观念走向生活:生产救灾中的革命地方化——以1940年代末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第2期。 《革命形象的重塑——建国前后皖西北地区救灾过程解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1期。 《政治与生活:土地改革中的革命日常化》,《开放时代》,2010年第3期。 《政治社会的初现——镇压反革命与1950年代初的皖西北乡村社会》,《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亲不亲阶级分”:1950年代初社会关系变革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6期。 《生活中的革命日常化——1950年代乡村集体化进程中的社会政治化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反行为与乡村生活的经验世界》,《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