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曾凡林

个人简介

曾凡林,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测量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学学士、临床心理学方向硕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1992年在华东师大心理系任教,1997年任教于特殊教育系。研究方向包括临床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特殊儿童评估、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儿童发展-照料-政策、家庭教育等。致力于跨学科和跨部门合作,推动儿童发展、评估、教育和干预领域的知识生成、转换和应用,承担4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共70余篇,编著10余本。近30年的儿童青少年研究和实践指导经验、复杂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和干预、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心理咨询经验。近30年的儿童发展、教育、福利、政策和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指导经验。近年关注新兴技术(增强现实、体感互动、人工智能)在发育障碍儿童认知功能评估、诊断和干预中的应用。 教育经历 1992.7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特殊教育专业,学士学位 1998.7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基础心理学专业(临床心理学方向),硕士学位 2017.6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7-1997.9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97.7-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荣誉及奖励 2001年12月上海市教学奖课程建设三等奖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2001年上海市教育科研二等奖(第二获奖者) 2002年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申银万国奖教金一等奖 2006年上海市第三届家庭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寄养弃孤残儿童的家庭教育及指导) 2006年上海市第三届家庭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儿童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2006-2008年度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

研究领域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测量与特殊儿童评估,儿童临床心理学,儿童发展-照料-公共政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曾凡林,汤盛钦.言语的语言特征和听力障碍儿童的看话训练.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1):30-33. 曾凡林,汤盛钦.听力残疾儿童看话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浙江特教通讯.1995(1):19-22. 金哲等主编.现代能力导向.重庆出版社.1994,曾凡林撰写“心理能力”部分.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5,撰写汤盛钦分主编“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邵瑞珍,张人杰主编.中学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心理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994年,撰写“特殊教育”条目. 曾凡林,蔡飙著.健康心理发展能力.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 曾凡林等.单亲儿童的自尊、生活满意度及其对策研究.99`中日专家二十一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论文.1999,11. 鲁容芳,曾凡林,李彦林.家庭寄养:上海市孤残儿童养育的新模式.99`中日专家二十一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论文.1999,11. 汤盛钦,曾凡林,刘春玲主编.教育听力学(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世界科学文化悬案大观》心理学部分编委(楼培敏,王国荣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张福娟,曾凡林.残障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心理科学.2000(1). Zeng Fanlin.Foster Care of the Handicapped Orphans:Ca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e Substituted? Presented at The The 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ioural Development,Beijing CHINA 曾凡林,昝飞.依恋与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2000年孤残儿童照料与家庭寄养”研讨会论文,上海,2000,7 于素红,曾凡林等.三种教育安置模式对轻度弱智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1(1):22-25. 昝飞,曾凡林.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中国特殊教育,2001(2):45-48. 徐婉敏,曾凡林等.初级职技学生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中学教育,2001(5):27-29. 曾凡林,徐婉敏等.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展望.中学教育,2001(5):30-32. 曾凡林,昝飞.家庭寄养与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发展.心理科学,2001(5):580-582. 曾凡林,张福娟,陈国鹏.父母参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矫正的案例研究.现代康复,2001(12):15-17. 曾凡林译第4章,见郭秀艳等译.实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鲁容芳,曾凡林,顾东辉.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第二届全国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讨会,武汉,2001年12月. 曾凡林,张玮,张增修.31名行为问题学生的人格与智力测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17-319. 曾凡林,鲁容芳,季玉华.寄养儿童特殊教育状况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2(4):66-69 曾凡林,于素红,刘春玲.上海市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及其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3(1):7-10. (美)罗伯特·怀特著,陈红霞,曾凡林译.道德的动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曾凡林.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制定的基础.社会福利,2002(7):28-32. 曾凡林(执笔).《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总报告.社会福利,2003(10):14-21. 章淼榕,陈国鹏,曾凡林.儿童创造性及其培养方案述评.心理科学,2003,26(3):551-552. 曾凡林.第六章,情绪发展.见: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83-322. 曾凡林,戴巧云,汤盛钦,张文渊.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35-37. 曾凡林等.弃孤(残)儿童情感发育、评估与收养准备对策总报告.咨询报告,递交民政部中国收养中心,2004年. 曾凡林(执行主编).弃孤儿童情绪发展与收养准备(培训教材)和婴幼儿情绪发展与收养准备对策(培训光盘).中国收养中心,2004年10月. 方琼,曾凡林.护理工作的应激与应对研究.护理研究,2004,18(8):1340-1342. 于素红,曾凡林.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4(4):18-21. 曾凡林(执笔).《儿童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评估总报告.咨询报告,递交民政部,2005年9月. 曾凡林.第三章,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见:张福娟,江琴娣主编,特殊儿童个案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8-72. 曾凡林.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见: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2-199. 曾凡林.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对公共政策的贡献(C). 第十届中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摘要,2015 曾凡林. 寄养弃孤儿童的家庭教育及指导. 见:史秋琴主编. 城市变迁与家庭教育.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62-178. 刘庆芳,曾凡林.多动性障碍诊断问题的文献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0-14. 曾凡林,陈奇.典型自闭症儿童认知-行为干预:1例分析.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22):46-48. 曾凡林. 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家庭需求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2006(9):21-25. 曾凡林,何彩平,陈建军. 家长视野中的儿童参与状况调查.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3):30-35. 曾凡林,马晓琴,周淼. 青少年视野中的儿童参与状况调查.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5):25-30. 曾凡林,马晓琴,周淼. 青少年视野中的儿童参与状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D421《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马晓琴,曾凡林,陈建军. 儿童参与权和童年社会学. 当代青年研究,2006(11):47-51. 齐碧痕,曾凡林. 学习困难儿童干预策略1例报告. 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 11(39): 7820-7822, 7829. 曾凡林,卢凤,史秋琴. 青少年对上海市儿童参与现状的调查. 当代教育科学,2007(7) :40-41. 史秋琴主编,曾凡林,陈建军副主编. 儿童参与与公民意识.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陆颖主编,李宏,曾凡林副主编. 中国特殊教育与孤残儿童发展优秀论文集.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曾凡林. 弃孤儿童的教育权利保护与不利处境改善.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1): 24-27. 曾凡林. 寄养孤残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 社会福利,2008(2): 26-27. 曾凡林,宋克霞. 特殊儿童权利保护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3): 42-47. 曾凡林,王霄,张晓昕. 上海市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2008(9):21-25. 东方家庭丛书编委,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2007年 曾凡林. 学生针对教师的极端校园暴力引发的教育反思.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1): 70-74. 曾凡林. 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与教育对策. 社会福利,2009(1): 30-31. 宁夏,曾凡林. 寄养孤残儿童发展迟缓的早期干预. 社会福利,2009(7): 19-20. 曾凡林. 孤残儿童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干预对策. 社会福利,2009(10): 23-24 Robert B. McCall,Christina J. Groark,Junlei Li,曾凡林. 儿童福利机构中的类家庭养育. 社会福利,2009(12):23-24. Robert B. McCall,Christina J. Groark,Junlei Li,曾凡林.儿童福利机构中的类家庭养育[J]. 中国社会报(全文转载),2013-06-17 曾凡林. 寄养孤残儿童成年安置问题与对策. 社会福利,2010(9):31-32 曾凡林,张远增.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儿童福利院. 社会福利,2010(2) Luo, D., Chen, G., Zeng, F., Murray, B. Modeling working memory tasks on the item level. Intelligence, 2010, 38(1): 66-82 潘伟颖,徐光兴,曾凡林,郝兴昌. 道家认知疗法和穴位按摩改善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效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 711-715 张远增,曾凡林. 养老:一个社会自主的生产性问题. 社会福利,2010(10): 曾凡林主编. 家庭寄养与孤残儿童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曾凡林, 何彩平. 寄养孤残儿童的社区康复策略. 社会福利,2011(4):32-33. 曾凡林. 为孤残儿童创设儿童友好型的教育环境. 社会福利,2011(7):33-34. 陈瑾,曾凡林. 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问题. 基础教育,2011(4):108-112,118. 曾凡林主编. 社区助残(中级).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魏国荣,曾凡林,赵聪敏主编. 残疾儿童康复抚育知识问答手册.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杨婷婷,曾凡林. 自闭症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综述. 社会福利,2014(8):59-62,45 曾凡林主编. 社区助残(高级).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即将出版 曾凡林等译.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 Disorder.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待出版 杨婷婷,曾凡林. 自闭症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综述. 社会福利,2014(8):59-62,45 Hilary A. Warner, Afton Kirk, Robert B. McCall, Junlei Li, Christina J. Groark, Fanlin Zeng. The Effects of a Supplementary Caregiver-Child Intervention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Chinese Institutions. 2015 Wen-Chi Wang,Robert B McCall,Junlei Li,Christina J Groark,Fanlin Zeng,Xiaolin Hu. Chinese collective foster care model: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15:1–17. 曾凡林. 上海市儿童机构寄养规范研究(咨询报告和政策提案). 提交上海市民政局,2016 曾凡林. 建构儿童照料实践与政策的理论模型. 社会福利,2017 张增修,卢凤,曾凡林(通讯作者). 让儿童成为儿童问题的研究者. 基础教育,2017(5) 茅荣杰,汪作为,曾凡林,许鑫,吕桃,丁美珍,蒋利敏,杜亚松,禹顺英. 孤独症儿童语言表现与语境因素的关联性. 临床精神医学,2017,27(5):289-292. 曾凡林. 中国儿童福利机构功能转型的几个焦点. 社会福利,2019(5) 卢凤,曾凡林(通讯作者). 输入方式对学语前聋生语篇理解的影响:文本和测题类型的调节效应. 心理科学,2021,44(3):737-744 曾凡林等. 上海市精神障碍人士社区康复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报告). 提交上海市民政局,2021. 葛雯,张洁文,张麒,曾凡林,冯威,刘群. 群喉癌术后患者正念康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32(05):404-407. 指导硕士论文 何彩平(曾凡林).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6 马晓琴(曾凡林).寄养儿童社会技能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6 刘庆芳(曾凡林).多动症与品行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6 卢凤(曾凡林).聋生工作记忆与录像呈现条件下语言理解的关系(M). 华东师范大学,2007 齐碧痕(曾凡林).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7 姚莉萍(曾凡林).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8 张红(曾凡林).受艾滋病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8 张俊玲(曾凡林).高中聋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内隐认知特点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8 王霄(曾凡林).多动症儿童的自尊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9 宋克霞(曾凡林).多动症儿童混合情绪理解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特征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9 高原(曾凡林).工读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09 宁夏(曾凡林).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唐氏综合征儿童工作记忆及注意的影响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0 唐麟杰(曾凡林). 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指标体系研究 : 以上海市阳光之家为例(M).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李铮(曾凡林).孤残儿童同伴交往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1 唐玉(曾凡林).保育员-儿童间的互动与孤残儿童发展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2 杨宇婧(曾凡林).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余建伟(曾凡林).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师生互动关系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3 刘文茂(曾凡林).教师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及教学效能感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3 ABDUL HAKEEM SASOLI(曾凡林). 巴基斯坦Balochistan省特殊教育服务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3 胡芬(曾凡林). 基于反思教学的特殊教育课堂师生互动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4 纪悦(曾凡林). 智力障碍儿童习得性失助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4. 芦代祯(曾凡林). 合作与反思对培智学校新任教师课堂师生互动促进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5. 杨婷婷(曾凡林).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评估的初步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5. 付蕾(曾凡林). 基于体感互动技术的ADHD儿童执行功能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7. 张新新(曾凡林). 发展障碍学生家庭的需求与学校支持研究:家长和教师的视角比较(M).华东师范大学,2017. 杨婉滢(曾凡林).上海初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17. 赵萍(曾凡林). 脑瘫儿童送教上门个案研究:基于现场的质性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7. 阳斌(曾凡林). 运用通用学习设计提高融合课堂教学效果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M). 华东师范大学,2018. 赵彬岚(曾凡林). 课堂师生互动改进和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8. 李盼盼(曾凡林).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执行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8. 高孟霞(曾凡林).绘画疗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干预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8. 魏珍(曾凡林).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认知教学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8. 陈文(曾凡林). 特殊教育教师行动研究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8 卢雅楠(曾凡林).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19. 热娜古力·依沙木东(曾凡林). 培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叙事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19 罗舒航(曾凡林). 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评估(M). 华东师范大学,2020 李伟(曾凡林).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学前听障儿童语言教学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0 梁寿雯(曾凡林).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口语叙事能力教学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0 魏明景(曾凡林). 培智学校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0 张玉凤(曾凡林).体感互动技术应用于ADHD儿童执行功能评估:fNIRS的初步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2021 姜桂芳(曾凡林). 幼儿园教师识别和应对儿童问题行为策略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1 邵梦蝶(曾凡林). 生活化策略应用于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1 邢文迪(曾凡林). 教师对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的期望与学业支持(M).华东师范大学,2022 赖启楚(曾凡林). 教师对自闭症学生角色形象认知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2 唐书琪(曾凡林). 小学融合课堂师生互动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2 李燕燕(曾凡林). 学前融合教育政策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为例(M).华东师范大学,2023 MELITA TIKOCA MALIMALI(曾凡林). 斐济中央大区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研究——以苏瓦DAV学院为例(M).华东师范大学,2023 王纯纯(曾凡林). 融合教育教师信任问卷编制与初步应用(M).华东师范大学,2023 黄玉霞(曾凡林).特殊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3

学术兼职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顾问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2008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特聘专家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理事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特殊儿童心理卫生分会常务理事 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第六届和第七届社会科学界代表大会代表 上海东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