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9
郭新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微针实验室
2010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7.11-2008.11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到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研究合作研究“传输药物、基因的功能材料开发”。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访问学习工作,主要从事新型高分子微针用于药物皮下传输的工作。2013年11月,北京化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 致力于开展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及材料学交叉领域最具前沿和挑战性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1)用于经皮给药的微针载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3)多尺度计算机模拟研究高分子材料跨尺度结构-性能关系。 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2373126,52303173,52161145410,21206045,51473017, 51673019,51873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北京化工大学—中日友好医院生物医学转化工程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重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5位核心成员之一, No.S2011030001366)、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No. 20110172120013)、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No. LYM1101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No. 2011ZM0041)和重点项目(No.2013ZZ0059)、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No.SKL-CHE-09A04)。 注重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落地,目前已突破多项高分子微针相关技术瓶颈,实现了聚乳酸微针的工程化制备,承担国际、国家、企业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个人科研到款累计逾2000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 Adv., Adv. Funct. Mater. 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应邀为Adv. Drug Deliver. Rev., AIChE J.等期刊撰写综述7篇,申请相关中国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一项;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 更多 >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微针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由郭新东教授组建,现有团队成员18人。 致力于开展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技术及材料学交叉领域最具前沿和挑战性的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多个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并开发新型功能性生物医用材料和器件,为生物医学领域结构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新的原理、技术和产品。 具体研究方向为:(1)用于经皮给药的微针载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3)多尺度计算机模拟研究高分子材料跨尺度结构-性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