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潘敏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3年9月-1997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 1997年9月-1999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社会史方向),历史学硕士 2000年2月-2003年6月: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华民国史方向),历史博士 2006年6月-2008年6月:上海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后研究,社会学博士后 主讲课程 极地自然与政治(本科) 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生) “极地政治与国际关系” 社会兼职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太平洋学报》编委 the Polar Journal编委 荣誉奖励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优秀论文二等奖(2014年)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优秀论文三等奖(2012年) 《论因纽特人与北极治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4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年10月 《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有利因素、存在障碍及应对策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3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2014年10月 《论南极矿物资源制度面临的挑战》,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1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12月 《论近年来加拿大的北极政策》,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1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2年12月 《论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0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年12月 《北极原住民自治研究:以加拿大因纽特人为例》,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2010年度极地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年12月

研究领域

极地政策、极地政治、北极原住民、中华民国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极地研究 “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与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关系演进”,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第30辑,2023年1月 “我国参与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进程,挑战与应对”,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 “论加拿大政府因纽特民族“再安置计划”及其影响”,载《北冰洋研究》,2022年第5辑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机制的结构与运作变迁”。载《太平洋学报》,2021年第12期 “超越“门罗主义”:北极科学部长级会议与北极治理机制革新”,载《太平洋学报》,2021年第1期 “南极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兼论全球公域治理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其克服”,载《中华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2020年第1期 “特朗普政府北极战略变化的国内因素分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in the Arctic,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2:1, 28-31,(2019)SSCI/SCI期刊 “阿拉斯加原住民与北极资源开发”,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加拿大北极地区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载《北冰洋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 “格陵兰自治政府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中国参与研究”,载《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7期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Greenland and China’s Participation, collected in “Law and Governance: Emerging Issues of the Polar Regions” Edited by Xue Guifang and HE Liu,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Fisheries issue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and its future governance,The Polar Journal, 2017 VOL . 7, NO . 2, 410–418 “论美国的南极战略与政策取向”,载《学术前沿》2017年10月(上) “因纽特民族聚居区矿产资源开发研究”,载北极蓝皮书第三卷:《北极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原住民与北极治理-以北极理事会为中心的考察”,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7年 “中美北极合作:制度、领域和方式”,载《太平洋学报》,2016年12期 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to Fisheries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Policy, Science, and China,Marine Policy. January, 2016. SSCI. “美国政府的北极观与北极决策体制研究”,载《美国研究》2015年5期 “北冰洋公海渔业问题”,载《国际学术动态》,2015年第6期 “机遇与风险: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载《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9期 “论因纽特民族与北极治理”,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 “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有利因素、存在障碍及应对策略”,载《中国软科学》,2013年6期 “环境变化对北极原住民经济的影响”,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期 “论南极矿物资源制度面临的挑战”,载《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6期 “‘南极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1期 “论近年来加拿大的北极政策”,载《国际观察》2011年4期 “北极原住民自治研究”,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6期 “论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非传统安全的影响”,载《极地研究》2010年4期 “论北极原住民的人口结构与社会问题”,载《世界地理研究》 2009年3期, 2009年9月 《机遇与挑战:气候变暖趋势下的北极》, 载《科学》2009年4期 “透过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文件和议案看南极事务”载 《中国软科学》(增刊) 2009年10月 “南极政治‘单极化’趋势:以美国南极政策为中心的考察“,载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0期 “中国南极软科学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展望”载,《极地研究》 2005年3期 民国史研究 “‘大历史’中的小人物——评《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载《团结报》2016年4月6日 “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再评《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载《团结报》,2016年6月12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惩治汉奸研究综述”,载《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3期 《国民政府惩治汉奸法令论述》,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5期 《论近代中国对“汉奸”的惩治》,载《民国研究》2011年秋季号 《江苏日伪政权赋税征收研究》,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2期 《江苏日伪县知事县长群体分析》, 载《史学月刊》2006年7期 《论沦陷时期江苏日伪政权的保甲制度》,载《民国研究》2005年1期 《试析沦陷初期江苏地区各阶层心态》,载《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4期 《略论日军在苏浙皖地区的军粮征购》,载《民国档案》2004年3期 《论日伪在江苏地区基层社会的政治统治》,载《江海学刊》2004年1期 《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三种妇女运动观述评》,载《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1期 《日伪时期江苏各地维持会研究》,收录于《中华民国史新论》(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3年10月 《日伪时期江苏各地维持会研究》,载《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3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发展与演变》,载《文史杂志》2002年1期 《基督教女青年会乡村服务事业述评》,载《宗教》2002年2期 《评近代中国女权主义运动观》;载《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4期 《近代中国三种妇女运动观之比较》,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1期,转载) 《简论国民党政权的二元性》,载《史学月刊》1999年增刊 《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权性质再探讨》,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1期 其他问题研究 “论当代转型期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定位”,载《郧阳师专学报》2006年5期 “信任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载《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2期 “环境社会学主要理论综论”,载《学习与实践》2007年9期; “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右翼运动浅析”,载《大江周刊学术论坛》2005年5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右翼运动浅析”,载《大江周刊学术论坛》2005年8期 “试析战后日本右翼运动复兴的内在因素”;载《东北亚研究》2001年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