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畅

个人简介

陈畅,男,1978年生,广东梅县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教育背景 1996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学士(2000年)、哲学硕士(2003年)、哲学博士(2007年)学位 工作履历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任教于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 2013年2月起任教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研究领域

儒学哲学、宋元明清哲学、现代新儒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刘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独体”概念》,载于《哲学动态》2008年第9期; 《孙慎行慎独学的义理结构》,载于《中国哲学史》(季刊)2009年第2期; 《论< 明儒学案>的道统论话语建构》,载于《学海》2012年第1期; 《刘宗周慎独哲学的政教义蕴》,载于《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4期; 《宋明理学中的研几义蕴——以朱子、白沙、阳明后学、蕺山为中心》,载于杨国荣主编《思想与文化》(第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牟宗三与刘宗周论寂感真几:比较与省思》,载于《现代哲学》2015年第6期; 《< 明儒学案>中的宗传与道统——论< 明儒学案>的著述性质》,载于《哲学动态》201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2017年第2期转载,标题改为《论< 明儒学案>的著述性质》; 《阳明学的道问学开展途径——论蕺山学派格物思想的哲学义蕴》,载于《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从“以知解独”到“以自解独”——论阳明学派慎独工夫转向及其哲学意义》,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理学视域中的道统与政教——以朱子《论语集注》为中心的考察》,载于《现代哲学》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以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载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性理与救世——唐文治论慎独工夫原型及其思想史意义》,载于《集美大学学报( 哲社版)》2017年第4期; 《性善:指引抑或实体?》,载于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第4辑《荷尔德林的新神话》,华夏出版社,2004年。 《管志道三教一致论初探》,载于杨国荣主编《思想与文化》第8辑《现代性的中国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宗周中晚年思想转变及其哲学意义》,载于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9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气学传统及早期启蒙思潮》,载于郭齐勇主编《当代中国哲学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刘宗周思想与气论哲学的创造转化》,载于郭齐勇、吴根友主编《近世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创造转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心学辨义——兼评牟宗三先生的理学研究》,载于《当代儒学》第6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阳明学自然思想及其开展——从王阳明到刘宗周》,载于《王学研究(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论< 明儒学案>的形上学结构及其当代意义》,载于《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梁漱溟的新心学——心学形上学视野中的“伦理社会”学说研究》,载于《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良知与恕道——心学伦理的内在张力及其克服》,载于《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5期; 《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气学视野——以黄宗羲< 明儒学案>< 孟子师说>为中心》,载于《现代哲学》2019年第5期。 《东林学派的“新心学”建构——论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一个新视角》,载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机制、存有与政教——明代哲学自然之辨的三个向度》,载于《哲学与文化》2021年第5期; 《理学与三代之治:论黄宗羲思想中形上学、道统与政教的开展》,载于《哲学动态》2021年第6期; 编著(译著) 专著 《自然与政教——刘宗周慎独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 编著 《黄宗羲与明清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点校整理 罗汝芳《盱坛直诠》,收入《儒藏》精华编第195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