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耿丹

个人简介

胡耿丹,男,汉族,浙江衢州人。美利坚科学名人传记学会(AASB)新千禧年世界科学名人。1988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肝胆医学中心,获医学硕士,师从胡纪湘教授;2009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师从金志成教授。现任同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社会心理服务学组常务副主委、首席专家;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专委会委员;Chinese Journal of Career and Work Psychology(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编委。 教育背景 198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16年1月起任职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

研究领域

实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行为决策与经济心理学 选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 神经康复(脑疾病干预及其神经机制) 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与心身健康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社会心理服务应树立“大精神卫生观”》,光明日报(理论版把脉栏目,06版),2019年12月15日。(权威期刊)。该文被中国智库网转载,2020年1月3日。 《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的视听言语整合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19第11期。 《高校父母陪读过程中亲子互动特征的质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Guilt》,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2018, 283: 323-328.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adolescent constitution deteri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management》, WOP in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Psychology, 2018, 19: 27-37. 《Emergent Learning Theory of Putting Exercise Blending into Learning, Advances i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2018, 271: 1050-1056. 《Effects of Different Cognitive Trainings on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A One-Year Longitudinal MRI Study》,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18; 24: 5517-5527. 《人类本能视角下运动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16年第1期。 《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元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6期。 《初探全科医学视角下痛风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与主要内容》,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第3期。 《社会医学视角下痛风病因探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第2期。 《聋人视觉注意的改变:从中央转移到边缘视野》,中国特殊教育,2010第3期。 《电子游戏在训练视觉技能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3期。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健康行为干预模式》,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第4期。 《工作记忆负载对特性干扰子激活和抑制加工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10年第3期。 《注意资源在消极和积极特征捆绑中的作用》,应用心理学,2009年第3期。 《干扰子的激活、抑制及其加工时程》,心理学探新,2009年第4期。 《工作记忆负载对位置干扰子激活加工和抑制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2009年第4期。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争议问题的探析》,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8期。(中文核心期刊)。该文被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1期;2009年5 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管理中心遴选为全国教育专家优秀论文一等奖(证书编号:ZKX-A017)。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争议问题的探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北京),2008年第1期。 《生活方式和环境视角下的痛风致因及防治策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年11月。 《运动与人体免疫及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年11月。 《“阳光体育锻炼计划”及其对预防SARS类疫病的作用和意义》,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第12期。 《生活方式、环境因子与SARS》,医学研究通讯,2004年第5期。该文获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1860),2005年1月;被转载于中华医学优秀成果文选2005年第3期。 《生活方式、环境因子与SARS》,中华医学优秀成果文选,2005年第3期。 《从混沌动力学角度看运动选材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该文被美国国际医疗联合会、中华医学会等机构遴选为2002年世界医学创新优秀成果,被载入《2002世界医学创新优秀成果(中国分册)》,欧洲自然科学院出版,2002年11月。 《从混沌动力学角度看运动选材学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2002世界医学创新优秀成果(中国分册),欧洲自然科学院出版,2002年11月。 《分形理论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方法学意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年第2期。(CSSCI)。该文1998年11月被美国科尔比文化信息中心评审为优秀医药学论文,被转载进入全球信息网(No. CR-8010);1999年9 月被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遴选为中国“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证书编号:16503),并入选《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第二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 《分形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方法学意义》,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 《运动医学中的分形研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5年第3期。(CSCD) 《局部振动的急性效应对大鼠尾微循环的影响》,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4年第2期。(CSCD)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