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周爱民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哲学系 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9年9月-2016年7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国外马克思主义博士(硕博连读) 2005年9月-2009年7月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助理教授 2019年12月-至今 同济大学法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内在批判'视角下21世纪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启示研究”(23BZX010),2023年,主持人,已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阿多诺否定的道德哲学及其影响研究”(17CZX068),2、2017年,主持人,已结项 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批判”,2017年,主持人,已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伽达默尔著作集汉译与研究”(15ZDB026),2015年,(伽达默尔全集第十卷主要译者之一,已完成)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16ZDA001)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辩证法的新阐释”(22JJD71004)(子课题负责人)

研究领域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德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周爱民:《论哈贝马斯的“合理重构”方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3期。 周爱民:《论霍耐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学说的重构》,《复旦学报》,202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周爱民:《重思当代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霍耐特和弗斯特之争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6期论点摘编收录) 周爱民:《论物化批判的主体间性辩护路径》,《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周爱民:《再回到黑格尔的承认理论:论霍耐特对不同承认观念的重构与融合》,《世界哲学》,2020年第4期。 周爱民:《人的解放与内在批判:再思早期批判理论的“活遗产”》,《哲学研究》,2020年第3期。 周爱民:《论批判理论的家族相似性——从内在批判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周爱民:《从形式人类学到社会有机体:霍耐特批判的社会哲学之解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周爱民:《从主体权利到“权利批判”——门克的权利批判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周爱民:《内在批判与规范的矛盾:对批判理论批判方法的反思》,《哲学分析》。2019年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8期转载)。 周爱民:《法的暴力与反暴力之辩证法——从本雅明到门克的法哲学批判》,《同济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周爱民:《21世纪如何复兴社会主义?——霍耐特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10期。 周爱民:《论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从信念伦理学谈起》,《哲学动态》,2016年第3期。 周爱民:《为何是否定的道德哲学》,《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2期。 周爱民:《终结逻辑的重叙——从卢卡奇到阿多尔诺的辩证历程》,《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周爱民:《论阿多尔诺否定的道德哲学构想》,《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周爱民:《施为性矛盾与<启蒙辩证法>的内在性批判》,《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周爱民:《湮没与重现: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主要著作 《阿多尔诺否定的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独著) 《多重视角中的马克思——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参编) 《如何阅读<为承认而斗争>——<为承认而斗争>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参编) 翻译:格奥尔格?罗曼:《论人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合译) 翻译:伽达默尔全集第十卷,商务印书馆(已送出版社待出、合译)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