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英男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14年9月至2020年7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文访问学者 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社会学方向)双学位 工作经历 2023至今,同济大学法学院任教 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研究领域

比较法、法理学、公法基础理论、司法制度与案例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行政基本法典总则部分“提取公因式”技术的困境与出路》,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法律多元主义的概念困境:涵义、成因与理论影响》,载《环球法律评论》2022年第4期; 《论整全法与哲学解释学的同一与差异》,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3期; 《类似案件判断中比较点的确定:原则、路径与运用》,载《法律适用》2020年第6期; 《规范与经验:韦伯法社会学方法论基本特征》,载《清华法治论衡》第27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重访法律解释中的建构性与客观性——对德沃金理论的批判性考察》,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23辑,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追寻科学性的当代中国法学:动因、路径与反思》,载《法理》第5辑,商务印书馆 2019年版。 学术著作 《法理学十六讲》(合著,第2、4、6章),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类案检索使用指南》(合著,第4、5、8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 《司法案例的使用方法研究》(合著,第5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学术译作/译文 布莱恩·塔玛纳哈:《法律多元主义阐释》,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 斯科特·维奇等:《法理学:主题与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A. C. 格雷林:《企鹅哲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合译); 戴维·施密茨:《正义的要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合译); 威廉·夏普·麦克奇尼:《大宪章的历史导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合译); 威廉·特文宁:《语境中的法学家》,商务印书馆即出; 布莱恩·莱特:《自然化法学》,商务印书馆即出; 《塔斯基的符合真理论及对反驳的回应》,载《逻辑学动态评论》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合译); 《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载《法理》第6卷,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认知建构主义、实在论与观念论》,载《外国哲学》第36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评论与专栏文章 《站在哈特的延长线上》,载《上海书评》2023年1月3日(电子刊); 《国家的兴起与政治哲学的要义》,载《上海书评》2022年7月8日(电子刊); 《约瑟夫·拉兹与法哲学的战国时代》,载《上海书评》2022年5月3日(电子刊); 《法律会让我们更道德吗?》,载《上海书评》2021年1月20日(电子刊); 《重读福山:政治衰败中的制度与人心》,载《上海书评》2020年2月10日(电子刊); 《声望排名与美国法学教育的危机》,载《上海书评》2018年11月11日(电子刊); 《法家的“生命政治”》,载《南风窗》2021年第3期; 《高校,请放慢清退的脚步》,载《南风窗》2020年第23期; 《核心期刊为哪般?》,载《南风窗》2020年第12期; 《离学术越来越远的学术圈会议》,载《南风窗》2019年第2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