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敏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博士(1985-1990)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 硕士(1982-1985)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 本科(1978-1982)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工作经历 1988.6 - 1989.6, 1990.11 -91.6,香港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 研究助理 1990.4,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暨岩土工程研究所 讲师 1992.1,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暨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1994.1,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暨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 1994.9,岩土工程与地下结构实验室主任 1996.1,博士生导师 1996.6,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1998.2,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国家重点学科)主任 1998.5,上海同济启明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科研奖励 海市科技启明星(1995)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995)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7)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1999) 第三届上海市杨浦区科技精英(1999)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0)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桩筏基础相互作用问题的弹塑性分析”(2001),排名:第一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带裙房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研究”(1999),排名:第七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同济启明星深基坑支护工程结构分析计算软件JK系列”(1998),排名:第一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项目名称:“同济启明星桩基础沉降计算软件SCPF”(1998),排名:第一 第一届上海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获奖项目名称:“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机分析软件”(1993),排名:第一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上海高层建筑厚筏与桩筏基础设计理论”(1990),排名:第三 教学奖励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7)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深基础与桩基础、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岩土工程软件研制开发、土木信息技术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 副理事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 理事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委员会 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管道结构委员会 委员 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ISSMFE)委员 中国科学院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 委员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编制组 成员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编制组 成员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理事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仿真技术推广应用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地铁建设指挥部技术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建设工程招标评标定标 专家评委 上海浦东新区城建科技委 委员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 委员 《建筑结构学报》编委会 委员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咨询委员会 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