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炳龙

个人简介

王炳龙教授1964年生于浙江东阳,1984年获合肥工业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建筑科学院岩土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获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教授,兼任中国铁道学会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炳龙教授长期从事铁路路基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所遇到的问题,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路基不均匀沉降设计理论及控制技术、路基动力特性、基床结构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系列研究。主持铁道部(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等多个项目,参加国家863计划(高频重载条件下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散粒体摩擦型介质开挖荷载计算理论研究)、铁道部(路基与桥桩沉降控制措施的试验研究)等项目。 教育经历 博士: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 硕士:中国建筑科学院 岩土工程 本科:合肥工业大学 工程地质 工作经历 上海铁道大学土木工程系 助教、讲师(1987.9 – 1998.7) 上海铁道大学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1998.7- 2000)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副教授(2000 –2004.7)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教授(2004.7 – 至今) 获奖状况 2009年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试验研究 2012年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京沪高速铁路深厚软土、松软土地段复合地基关键技术 2013年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京沪高速铁路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综合技术 2014年荣获第二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铁路路基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所遇到的问题,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路基不均匀沉降设计理论及控制技术、路基动力特性、基床结构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系列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期刊论文 王炳龙,宫全美.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J]. 铁道建筑,2009,07:24-26. 王炳龙,杨龙才,周顺华. 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技术,2008,06:68-71. 王炳龙,杨龙才,宫全美,周顺华.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499-503. 王炳龙,周顺华,杨龙才.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试验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1163-1167. 王炳龙,杨龙才,周顺华,孙宏林. CFG桩控制深厚层软土地基沉降的试验研究[J]. 铁道学报,2006,06:112-116. 王炳龙,宫全美,周顺华,杨红伟. 砂井联合超载预压控制软土地基路基工后沉降的优化设计[J]. 铁道学报,2004,06:75-80. 王炳龙,周顺华,宫全美,方卫民. 不同高度土工格室整治基床下沉病害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3,02:163-166. 王炳龙,余绍锋,周顺华,方卫民,卢德生. 提速状态下路基动应力测试分析[J]. 铁道学报,2000,S1:79-81. 王炳龙,方卫民,周顺华,余绍锋,卢德生. 高速铁路路基填料改良离心试验研究[J].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理工辑),1999,10:22-26+86. 赵志国,王炳龙,韩高孝,唐斌,梁杰. 基于非圆颗粒Trapdoor试验模拟土拱效应[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04:78-84. 黄龙,王炳龙,周顺华. 软土地基桩板结构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3,S1:192-196. 王长丹,王炳龙,周顺华,邹春华. 高速铁路刚性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J]. 铁道学报,2013,08:80-87. 王长丹,王炳龙,王旭,周顺华.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桩筏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效应[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696-701. 宋福贵,王炳龙,黄大维,张超,李培妍. 钢套管灌注群桩施工顺序对多隧道的影响[J]. 岩土力学,2012,08:2330-2336. 王长丹,王炳龙,王旭,周顺华. 湿陷性黄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离心模型试验[J]. 铁道学报,2011,04:84-92. 霍军帅,王炳龙,周顺华.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城际铁路地基加固方案安全性分析[J]. 中国铁道科学,2011,05:71-77. 杨龙才,王炳龙,赵国堂,周顺华. CFG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 铁道建筑,2009,07:19-23. 孙晓科,王炳龙,周顺华. 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稳定性计算理论[J]. 铁道建筑,2009,07:36-39. 何太洪,王炳龙,刘建国,海明雷. 隧道管片密封垫接触应力和闭合压力的合理确定[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60-63+68. 龚炼,王炳龙,杨龙才. 浙赣线提速路基基床承载力评估及加固措施[J]. 铁道建筑技术,2007,01:53-56. 龚炼,王炳龙. 萧甬线K78+600基床下沉外挤病害整治[J]. 路基工程,2007,02:146-147. 杨龙才,王炳龙. 强夯施工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2:16-20. 张栋樑,王炳龙. 边坡植物防护计算方法的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01:52-55. 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汤梅芳. 沪宁线提速铁路路基的强度条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207-211. 汤梅芳,王炳龙. BP神经网络在悬浮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02:15-18. 田海波,王炳龙,许恺. 膨胀土区域路堑换填厚度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02:22-25. 李昌宁,王炳龙,周顺华. CFG桩-网复合结构软基加固技术及其实际应用[J]. 铁道工程学报,2006,01:27-31. 张栋,王炳龙. 香根草应用于铁路边坡防护的力学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6,06:94-96. 郑大为,王炳龙,周顺华,许恺,杨永平. 合宁快速客运专线膨胀土不同刚度路堤振动特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S2:4204-4208. 臧延伟,王炳龙.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高速铁路软基试验分析[J]. 路基工程,2005,06:29-32. 杨红伟,王炳龙,董月英.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设计参数的优化[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01:38-43. 周顺华,王炳龙,宫全美. 土工格室加固基床的动应力传播原理[J]. 铁道学报,2003,01:96-98. 周顺华,王炳龙,潘若东,刘建国. 盾构工作井围护结构在施工全过程的内力测试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02,03:301-303. 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刘刚. 劲性桩围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的室内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2002,02:153-156+189. 周顺华,王炳龙,李尧臣,陈国芳. 真空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的沉降计算[J]. 铁道学报,2001,02:58-60. 方卫民,王炳龙,周顺华. 不同高度土工格室整治路基病害的试验研究[J].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0,06:47-48+51. 杨龙才,王炳龙,周顺华,刘建国. 基坑边坡变形和稳定性的离心试验研究[J].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10:100-105. 卢德生,王炳龙. 基坑降水的非完整井流计算[J]. 岩土工程技术,1998,02:44-47+2. 贾煜,宋福贵,王炳龙,杨龙才. 基于改进荷载传递法计算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J]. 岩土力学,2015,01:68-74+82. 邹春华,周顺华,王炳龙. 有砟轨道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轨枕空吊的计算方法[J]. 铁道学报,2013,01:87-92. 王长丹,周顺华,王炳龙,邹春华. 高速铁路桩承式结构路基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1231-1236. 贾煜,杨龙才,王炳龙. 条形抛物线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的附加应力计算[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S2:4098-4104. 邵烈,杨龙才,王炳龙. 软土地区无碴轨道线路桥梁桩基础沉降规律和预测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02:6-13. 邹春华,周顺华,王炳龙,韦凯.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862-869. 周萌,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 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J]. 铁道标准设计,2010,10:1-4. 杨海鸣,杨龙才,王炳龙.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效果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01:112-117. 海明雷,孙玉永,王炳龙. 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影响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01:7-11. 孙晓科,宫全美,王炳龙. CFG桩复合地基参数敏感性分析[J]. 路基工程,2008,06:156-157. 杨海鸣,杨龙才,王炳龙. N_(10)检验低路堤地基土承载力的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01:99-104. 元翔,宫全美,王炳龙.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数值模拟[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01:32-36. 柯琳,杨龙才,王炳龙. 垃圾渗滤液对钻孔桩的施工及其耐久性的影响[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03:50-55. 元翔,宫全美,王炳龙. CFG桩复合地基参数敏感性数值模拟[J]. 工业建筑,2008,S1:698-702+710. 周顺华,庄丽,王炳龙,雷震宇,许恺. 管棚成孔失水引起地表沉降因素分析[J]. 中国铁道科学,2006,01:23-27. 郭庆海,周顺华,王炳龙,王祥. 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试验[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340-344. 张栋樑,杨龙才,王炳龙. 扩底抗拔桩试验分析与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05:775-780. 周顺华,许恺,王炳龙,王祥. 软土地基超载卸载再加荷的沉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5,10:1226-1229. 汤梅芳,杨龙才,王炳龙. 悬浮桩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计算的对比分析[J]. 路基工程,2005,06:26-28. 高强,杨龙才,王炳龙. 软粘土中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技术,2004,01:35-39. 宫全美,周顺华,王炳龙. 地铁隧道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变化及液化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4,02:290-292. 高强,杨龙才,王炳龙,董月英. 混合法在确定刚性承台群桩基础最终沉降量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S1:4586-4589. 刘辉,刘建国 ,王炳龙. 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的稳定性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03:45-47. 何开明,周健,王炳龙. 京沪高速铁路(磁悬浮)在液化和软土路段的基础型式[J]. 西部探矿工程,2003,02:163-164. 宗军良,宫全美,王炳龙. 石灰改良填料填筑高速铁路路堤的应用研究[J]. 路基工程,2003,03:28-30. 周顺华,刘建国,王炳龙,杨龙才,宫全美. 水下边坡稳定性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J]. 铁道学报,2001,01:76-79. 周顺华,李尧臣,王炳龙,宫全美. 饱和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J]. 中国铁道科学,2001,06:118-121. 李洪年,唐秋生,王炳龙,杨龙才. 土工格栅受力状况的测试技术[J]. 地下空间,2001,S1:540-543+592. 方卫民,汤永净,王炳龙. 地震作用下桥梁桩基与土层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J].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10:115-118. 王长丹,王旭,周顺华,王炳龙. 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S1:3101-3107. 王漾,周萌,宫全美,王炳龙. 高速铁路CFG桩网复合结构设计参数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06:17-22. 宗军良,刘涛,宫全美,王炳龙. 既有线提速路基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7,04:7-11. 杨龙才,郭庆海,周顺华,王炳龙,高强. 高速铁路桥桩在轴向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承载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3:2362-2368. 周顺华,廖全燕,刘建国,王炳龙,凌国石. 矩形顶管隧道顶进过程的地层损失[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03:342-345. 周顺华,刘建国,潘若东,王炳龙. 新型SMW工法基坑围护结构的现场试验和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01,06:692-695. 凌国石 ,潘若东 ,杨龙才 ,王炳龙 ,吴海平. 复合式围护结构的土工离心试验[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02:19-21. 会议论文 王炳龙,宫全美,吴世明等.不同高度土工格室改善基床土动应力的比较分析[C].//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2002:729-733. 金晋,王炳龙,杨红伟等.软土地基路堤填土速率控制标准的试验研究[C].//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83-86. 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等.劲性桩围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的室内试验研究[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重庆分会第五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2:199-202. 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等.路基刚度匹配对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C].//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2002:350-356. 黄龙,王炳龙,周顺华等.软土地基桩板结构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C].//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92-196. 高强,杨龙才,王炳龙等.混合法在确定刚性承台群桩基础最终沉降量中的应用[C].//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4586-4589. 宫全美,周顺华,王炳龙等.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工法研究[C].//现代隧道技术(增刊)第39卷增刊.2002:172-175. 李洪年,唐秋生,王炳龙等.土工格栅受力状况的测试技术[C].//《地下空间》.2001:540-543. 王长丹,王旭,周顺华等.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C].//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3101-3107. WANG Binglong, WANG Changdan, ZHOU Shunhua. Analysis on settlement controlling parameters in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high speed railway[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0; WANG Binglong, ZHOU Shunhua, WANG Changdan. Sett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with pile-net composite found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2011:3007-3017; LIU Gangyu, WANG Binglong. Study on the effect of jet grouting pile reinforcing soft soil subgrade[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 JIANG Danping, WANG Binglong. An Analysis on Failure Pattern of CFG Pile-net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C].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 Vol.594-597:1357-1362 LIU Xinchuang, WANG Binglong, YANG Longcai, JIA Yu.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Pier Top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Caused by Newly-built Road under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Vols. 353-356 WANG Jiang, WANG Binglong, YANG Longcai. MECHANISM AND EFFECTS OF REINFORCEMENT OF ENBANKMENT OF HIGH SPEED RAILWAY IN OPERATION[C].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3 LI Xiaolong, WANG Binglong, LI Xue, JI Chang. Analysis of Anti-floating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f Shield Tunnel through River under Ultra-shallow Covering[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 SHI Xiaobei, WEI Kai, WANG Binglong, HUANG Dawei.Analysis on effect of tunnel crossing underneath foundation of tall buildings on anti-seismic mortar anchor in weathered rock area[C].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 Vol.446-449: 2581 WANG Changdan, ZHOU Shunhua, WANG Binglong, WANG Xu. Centrifuge model tests on settlement controlling of piled raft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high speed railway[C].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2010; FU Longlong, GONG Quanmei, WANG Binglong. Influence Analysis of Subgrade Height and Foundation Modulus on Subgrade Dynamic Characters under Heigh-Speed Train Load[C].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