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贾晓旭

个人简介

女,汉族,198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会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学术前沿》《社会科学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十余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三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工作经历 东北电力大学 讲师 2017.7-2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2021.3-至今 教学成果 2017 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一等奖(形势组) 2018 东北电力大学2018-2019学年课堂(实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2018 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二等奖(形势组) 2019 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一等奖(基础组) 2020 主讲战疫课《抗疫路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建设专题栏目 2020 吉林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门课”团队二等奖(基础组) 2020“新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吉林省教育厅 2021 黑龙江省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之“精彩讲义”奖、“精彩团队”奖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本视域,围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方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青年群体网络亚文化、网络信息安全等具体议题,旨在应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混合研究方法探析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研究。相关成果在本土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原创性学术突破。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内容:在CSSCI发表论文《信息安全视野下的信息犯罪行为的规制》;《意识形态视阈下的社交型APP传播研究》;《从报复到矫正的历史经典——1870年美国<原则宣言>的考据》;出版图书一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务》(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参与编写图书一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应用性”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立论前提,围绕人的“在时化”与“在地化”研究,通过诉诸于对时间、空间、情境三重维度的描绘与整合,旨在从应用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框架予以重新阐释,以进一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国民化研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内容:在CSSCI、北大核心发表论文《青年网络意见表达的新特征:以“理中客”形象构建为例》;《整体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知识体系构建:现状、依据与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策略》;《“后真相”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路径》。主要学术创新在于:新的历史方位为学界不断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日益凸显的张力开始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研究议题。为此,申报人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聚焦探寻联接公共的同质性表达与个体鲜活经验的一系列过程因素,助“人的活动”视角对当前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与理念之间的落差进行空间分析,既是对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困境的一种尝试,也是探索“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构建的具体方向。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