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湛

个人简介

李湛,男,工学博士,1987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和2011年分别获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攻博期间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论文入选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作为讲师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19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至今。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应用、无人机智能协同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19篇SCI检索期刊文章,5篇EI检索文章,其中两篇SCI论文以第一作者长文形式分别发表于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工业电子会刊和IEEE机电一体化会刊。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纵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1项。获201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明)1项、二等奖(自然)1项。 工作经历 2019.12至今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 2015.9至2019.12 讲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 教育经历 2011.9 - 2015.6 控制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博士 2008.9 - 2011.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 硕士 2004.9 - 2008.7 自动化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 本科 2014.1 - 2014.6 飞行器控制 多伦多大学 UTIAS 博士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飞行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应用,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系统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具体介绍如下: 人工智能技术与飞行器的结合,将极大扩展飞行器的应用领域和任务场景,在多机协同协作、应急处理、危险环境操作、大范围接触式测量等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方向围绕无人机、空间飞行器的“感知-规划-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拥有面积100平方米的飞行器控制实验室,配备有OptiTrack室内定位系统、Quanser飞行器控制系列实验平台以及多类型自研无人机等设备设施,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 无人机网络化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 该方向建设有四旋翼无人机网络化协同控制平台,用于无人机网络化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验证,由4架QBall四旋翼无人机、OptiTrack红外定位系统以及地面控制站组成,支持多无人机与多个地面机器人的编队与协同控制算法研究,可在Matlab中实现控制器的快速搭建与验证,实现无人机队形生成、保持与变换以及飞行任务的规划、组织与执行。同时,为适应小型无人机密集编队需求,自主研发MiniFly小型无人机网络化协同控制平台,能实现多达30架小型无人机的协同控制实验。 全自主高机动性智能空中机器人 围绕空中机器人智能感知、快速规划、高动态控制等基础理论与方法开展研究,开发完成全自主高机动性空中机器人平台,由搭载了深度、视 觉、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无人机、视觉定位系统以及地面控制站组 成,支持三维感知、SLAM、路径规划、机器学习等相关前沿领域的研 究与实验。针对未来技术需求,自主研发迷你自主穿越机平台,能实现 室内空间高速轨迹跟随和空中翻滚等特技飞行动作。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