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永坦

个人简介

刘永坦1936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至1958年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58年起在哈工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9年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作并被聘为名誉研究员。1986年作为“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带头人被评为该系第一位博士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为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曾任哈工大电子工程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系主任,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长。200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200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副主任。 刘永坦曾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成员和国家信息科学技术奖学科评议组召集人、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部委科技发展和人才建设顾问。曾任国家863高技术信息获取与实时处理技术专家组成员,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连续四届当选为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永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近四十年来,带领团队致力于对海远程探测技术的研究,成功实现了对海新体制雷达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全面自主创新。 20世纪80年代初,刘永坦院士面向国家海防战略重大需求,开创了我国对海新体制探测技术研究领域,创建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攻克了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对海新体制实验雷达,首次完成了我国对海面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永坦带领团队还研制成我国第一台实验ISAR,为我国ISA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2015年,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永坦院士在祖国北疆凝聚了一支专注海防科技的“雷达铁军”,培养了两院院士、大学校长等一批科技英才。刘永坦院士为人师表,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我国“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由于他的突出的科学贡献,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工作经历 1958年9月至1978年12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助教 1978年12月至1985年1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1979年6月至1981年10月 英国伯明翰大学 名誉研究员 1985年11月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1986年6月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87年3月至2001年10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 所长 1993年12月至2016年6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院长 1991年11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 院士 1994年5月至今 中国工程院 院士 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 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 委员 获奖情况 1991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国家级 1991年 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 光华科技基金管理理事会 国家级 1993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 国家级 199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家级 201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国务院 国家级 2019年1月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 国家级 2019年9月 建国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中宣部、中租部、教育部等 国家级 2021年6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中央 国家级 2021年9月 “时代楷模”称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级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变换域通信技术、无线自组网络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