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雷毅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大学,副教授 1999年10月-2002年12月,清华大学大学,讲师 1986年9月-1996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助教/讲师 学术兼职 中国环境伦理学会秘书长 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文化与伦理委员会委员 教学课程 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公共学位必修课),校本部、SIGS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SIGS 工程伦理(工程博士)校本部、SIGS 科研规范(研究生必修课)校本部 学术规范与职业伦理(研究生必修课)校本部 环境伦理(校本科生核心素质课)校本部

研究领域

深层生态学的理论阐释与重构(国家社科基金) 河流伦理(黄河水利委员会) 提升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研究(校科研院委托项目) 《工程伦理》教学视频案例建设(教育部学位中心) 《工程伦理教学案例》教材建设(校研究生教改项目) “科技与社会”国际课程体系建设(校研究生教改项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 雷毅:《道德追问: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雷毅:《深层生态学:阐释与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全国大学出版社理论著作一等奖) 雷毅、刘天天、刘兵:《生态伦理十日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雷毅:《河流的价值与伦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河南省理论著作二等奖) 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北京市理论著作出版支助) 雷毅:《生态伦理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02年国家图书奖) 译著 罗宾·阿特菲尔德《环境关怀的伦理学》,李小重、雷毅 译,科学出版社,2018. 保罗·泰勒:《尊重自然:一种环境伦理学理论》雷毅、李小重、高山 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主编 余谋昌、雷毅、杨通进主编,《环境伦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雷毅、李正风、曾国屏主编,《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以章、刘仁忠、雷毅主编,《现代科技革命与对策》(主编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论文 雷毅:余谋昌生态思想评析,雷毅,鄱阳湖学刊,2018年第2期。 雷毅: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中的STS课程体系建设,《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8期。 雷毅:气候变化与环境正义,《中国周刊》,2016年08期。 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雷毅、金平阅:伦理矩阵:一种技术评价工具,《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2期。 雷毅、金平阅:伦理矩阵方法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中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雷毅:环境整体主义:争议与辩护,《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雷毅:科学研究与审美,《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9期。 雷毅:利奥波德与大地伦理. 《绿叶》2014年第10期。 雷毅:科学研究与审美,《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9期。 雷毅:利奥波德与大地伦理. 《绿叶》2014年第10期。 雷毅:深层生态学与社会生态学“之争”,《绿叶》2013年第4期 雷毅:面对转基因,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绿叶》2013年第12期 袁琳,雷毅: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对生态研究与实践的启发,《鄱阳湖学刊》2013年第6期。 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雷毅、金平阅:伦理矩阵:一种技术评价工具,《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2期。 雷毅、金平阅:伦理矩阵方法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中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雷毅:环境整体主义:争议与辩护,《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雷毅: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世界哲学》,2010年第4期。 雷毅、金平阅:农业转基因技术政策的矩阵评价模式,《工程研究》,2010年第2期。 雷毅、李小重:深层生态学的困境与出路,《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6期。 雷毅:构建中国生态伦理之孔见,《绿叶》,2010年第10期。 雷毅:人类在扮演上帝?――人造生命的深层解读《世界知识》,2010年第12期。 雷毅:动物权利的伦理基础,《清华法制论衡》(第1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雷毅:为河流伦理辩护,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雷毅:为胚胎干细胞研究“解禁”,世界知识,2009年第7期。 雷毅: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约束与观念变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雷毅:河流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雷毅.生态文化的深层建构.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整合与超越:道家深层生态伦理的现代解读.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第15期转载) 雷毅.整合与超越:道家深层生态学的现代解读.思想战线.2007年第6期。 雷毅.环境伦理与东方情结.江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雷毅.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雷毅.黄禹锡沉浮录.世界知识.2006年第3期。 雷毅: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清华大学学报(哲社).2005年第2期。 雷毅:荒野保护与第三世界.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哲社).2005年第2期。 生态学思维与生存方式.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雷毅: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新哲学(第三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12月。 雷毅:非人类生命的内在价值.生态文化研究(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9月。 雷毅:当代环境思想的东方转向及其问题.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雷毅:深层生态学的自然保护观.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王蒲生、雷毅:技术的报复.科学中国人.2002.第5期。 雷毅:奈斯与深层生态学.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第3期。 雷毅: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1期。 雷毅:20世纪生态运动理论:从浅层走向深层.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雷毅:深层生态学: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2期。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哲学动态.1998年第9期。 雷毅: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雷毅:浅层生态学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概要.哲学译丛.1998年第4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