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佳燕

个人简介

教育简历 2001-2007,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学习(直博),获工学博士及工学硕士学位 1997-200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学习,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专业履历 2013-2014,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2013,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 201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09-201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2007-2009,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后 社会兼职 2016-,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5-,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研究员 201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写专家 2013-,北京市西城区专家顾问团(城市管理专委会)成员 2010-201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研究员 现任《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杂志编委、责任编辑,《Urban Studies》、《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国际城市规划》等杂志审稿人 曾任《北京规划建设》杂志专栏主持人,《国际城市规划》杂志专栏编辑 荣誉和获奖 2016,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7届“求是理论论坛”论文竞赛奖(专业组)(第一作者) 2016,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 2016,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2016年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奖(4份,指导教师) 2016,清华大学优秀班(级)主任 2013,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二作者) 2013,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与学术研究论文获奖(第二作者) 2012,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要参与人) 201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5届“求是理论论坛”论文竞赛奖(专业组)(第一作者) 2010,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与观摩活动优秀奖(指导教师) 2007,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佳作奖 2005,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常熟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主创人员) 2004,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常熟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主创人员) 2004,中国科学院情报中心《中国科技发展论坛》优秀论文 2003,中国建筑学会和国际建协,“城市庆典”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中国赛区)三等奖(第二参与人) 2002,中国建筑学会,“首届全国生态住宅设计竞赛”二等奖(第三参与人)

研究领域

城乡社会规划研究;社区规划与住房研究;可持续城市更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XIE, Chuntao,eds. China's Urbanization: Migration by the Millions. London: Global China Press and New World Press,2016(执行主编) 刘健,毛其智,刘佳燕,等,编著. 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作业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刘佳燕.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Le Corbusier,著. 刘佳燕,译. 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指定用书:城乡规划与相关知识.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副主编) 顾朝林,刘佳燕,等编著. 城市社会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李强,主编. 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第九章和第十五章撰写人) 期刊文章 刘佳燕. 全球化与地方性交织中的街道空间——评《城市、街道与市民:度量凡生》. 国际城市规划,2016(5):128-131 刘佳燕,徐瑾. 全球化挑战下大学和城市的共生之路:来自英国的经验. 城市发展研究,2016(8):68-75 LIU, Jiayan. Review on Study on Major Social Issues and Solutions in Chinese Urbanization Process.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5(1):76-78 刘佳燕. 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 城市规划,2014(2):91-96 刘佳燕,梁思思. 我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研究评述. 住区,2013(3):6-11 LIU, Jiayan, DENG, Xiangyu. Power, Society, and Living Space: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Streets in China.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3(1):6-14 周燕珉,刘佳燕.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 建筑学报,2013(3):60-64 吴维平著. 刘佳燕译. 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3(2):111-130 刘佳燕,邓翔宇. 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 城市规划,2012(11):78-83 李强,刘精明,刘佳燕等.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北京规划建设,2012(5):53-58 李强,刘精明,刘佳燕等. 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 北京规划建设,2012(4):69-75 刘佳燕,李强.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社会人口的影响评估. 北京规划建设,2012(4):64-69 刘佳燕. 1940年代以来巴西公共住房政策发展评析和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2012(4):43-49 刘佳燕,陈振华. 后工业时代城市休闲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应对. 北京规划建设,2012(3):112-117 刘佳燕. 走向整合发展的城市邻里更新策略——荷兰Bijlmer大型住区综合性更新项目的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2012(3):85-92 刘佳燕,房莉杰. 当低碳遇上城市:走向低碳社会的行动建构. 北京规划建设,2011(2):14-18 LIU Jiayan. Study on Social Planning Strategies in China’s Urban Planning.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Vol.20, No.1, pp20-29 刘佳燕. 新城开发必须跳出单一导向迷局. 中国土地,2010(8):16-19 刘佳燕. 公共空间的未来:社会演进视角下的公共性. 北京规划建设,2010(3):47-51 刘佳燕,王伊倜,苏航. 区域一体化趋势下新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北京规划建设,2010(1):125-130 刘佳燕. 节能背景下消费模式的修正. 城市问题,2009(7):7-12 刘佳燕,闫琳. 我国当前城市住房问题中的困境反思和发展模式探讨. 住区,2009(1):91-95 刘佳燕. 城市规划中的价值选择与社会目标. 北京规划建设,2008(6):135-140 刘佳燕. 构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框架. 北京规划建设,2008(5):94-101 刘佳燕. 转型背景下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定位研究. 北京规划建设,2008(4):101-105 刘佳燕. 规划公正: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 规划师,2008(9):5-9 刘佳燕. 城市规划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社会学思考. 北京规划建设,2008(3):60-64 刘佳燕. 社会关怀的回归:关于城市规划本质的反思. 北京规划建设,2008(2):109-112 刘佳燕,闫琳. 住房?住区?城市——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住房发展模式探讨.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1):198-210 刘佳燕. 走向融合:规划与社会. 北京规划建设,2008(1):82-84 李强,刘佳燕. 关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改进建议. 中国地产杂志,2007(7): 李强,刘佳燕. 现阶段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反思. 中国地产杂志,2007(6):8-14 刘佳燕,万旭东. 借鉴香港经验谈租赁型公共住房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北京规划建设,2007(6):69-75 马晓雯,郭永聪,刘佳燕,李铒金. 深圳住宅建筑能耗标识体系实践. 建筑科技,2007(15/16):48-49 刘佳燕,郑筱津,陈振华. 面向新城职能完善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北京昌平新城为例. 北京规划建设,2006(6):42-45 刘佳燕. 社会多元化与政府转型情境下的规划模式转变——浅析多伦多新型社会规划. 城市问题,2006(6):90-94 刘佳燕. 社会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国外城市规划,2006(4):77-81 刘佳燕. 面向当前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的规划方法初探. 城市规划学刊,2006(4):35-40 刘佳燕,陈振华,王鹏,等. 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 城市规划,2006(4):38-42 刘佳燕. 约翰?弗里德曼教授访谈录.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5 刘佳燕. 国外城市社会规划的发展回顾及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2006(2):51-55 刘佳燕. 国外新城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初探. 国外城市规划,2005(3):69-72 李翅,刘佳燕. 基于乡村景观认知格局的村落改造方法探讨. 小城镇建设,2005(12):88-89 李翅,麦贤敏,刘佳燕. 旧村改造规划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创造. 住区,2005(2):38-45 李翅,刘佳燕. 旧村改造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小城镇建设,2004(5):74-77 刘佳燕. 借鉴国际经验,适时推动我国大都市区新城建设——以广州新城概念规划为例. 规划师,2003(10):16-19 著作论文 刘佳燕. 城市更新、社会空间转型与社区发展:以北京旧城为案例. 见:周俭主编. 社区?空间?治理——2015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国际论坛会议论文集,2015. 34-48 刘佳燕. 面向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社会规划研究. 见:吴良镛等著.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002-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40-372 段进宇,刘佳燕. 北京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研究. 见: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编. 2009年北京社会建设研究报告——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成果选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340-360 会议论文/报告 刘佳燕. 基于社会-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的探索.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求是理论论坛”,2016 刘佳燕. 基于社会治理的新型社区规划——社会、空间与生产的关系重构. 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 刘佳燕. 面向能力培养的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社会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2016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2016 刘佳燕. 基于养老卡数据的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2016 刘佳燕. 基于参与和资本的社区规划. 京台社区治理论坛,2016 刘佳燕. 从“双营”到双赢:社区营造和城市营销. 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城市整合营销专场”,2016 刘佳燕. 全球化挑战下城市和大学的共生. 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 LIU, Jiay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Gentrification: in Context of Beijing Old City Regeneration since 1990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Planning Conference,2015 刘佳燕. 城市更新、社会空间转型与社区发展:以北京旧城为案例.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2015 刘佳燕,邓翔宇. 社区老年人社会交往和养老需求研究——以北京为例. 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论文集,2015 刘健,刘佳燕,毛其智.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立足实际、体验创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探索. 2013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2013 刘佳燕,邓翔宇. 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求是理论高端论坛,2012 刘佳燕. 北京老年地产和养老设施布局研究——基于城市老年人居住空间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社区高端论坛,2011 钱云,刘佳燕. 休闲城市场所营造原则与实践——以广州南沙新区休闲场所体系规划为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2011 王伊倜,刘佳燕. 国内空港城市发展问题与对策初探——以广州花都新城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8 刘佳燕. 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社会规划策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7 刘佳燕. 城市规划中社会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初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7 万旭东,刘佳燕. 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公共住房保障中的职能定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7 刘佳燕. 论“社会性”之重返空间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6 Liu Jiayan. Social-Spatial Analysis of the Inhabitation Problems of Low Income Groups in Chinese Metropolis: Case Study in Beijing.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Planning 47th Annual Conference, Fort Worth, U.S.A., November 2006 Liu Jiaya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New Town in Chin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New Town Concept Planning. The 8th Inter-University Seminar on Asian Megacities, Beijing, China, March 200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