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顶辉

个人简介

主要学术经历 1998.09-现在,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1996.06-1998.08,石油大学(北京) 2004.07-2005.02,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2004.01-2004.07,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 2003.01-2003.06,美国伊利诺大学 Urbana-Champaign 分校 学术荣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等 研究成果 在基于地震波方程正反演方法及其波场模拟、地震层析成像、含流体多孔介质中的波传播理论、以及地震偏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1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80 余篇。代表作“Optimal nearly analytic discrete approximation to the scalar wave equation,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6, 1114-1130”,该文提出了同时利用波位移场和梯度场来重构地震波位移场能更有效地压制数值频散的数值计算方法构造新思路,很好地解决了求解波动方程时的数值频散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波场模拟的计算速度;代表作“Poroelastic wave equation including the Biot/Squirt mechanism and the solid/fluid coupling anisotropy, Wave Motion, 35, 223-245”,该文提出了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固-流耦合效应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创性新思想,建立了精准刻画含流体多孔介质中同时包含固-流耦合各向异性效应、Biot 流动和喷射流动多物理机制耦合的 BISQ 数学-物理模型,揭示了储层参数、频率、各向异性视质量等对波衰减和频散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从事计算数学和地球物理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计算地球物理学)。具体包括:PDE(波动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波传播模拟、油气储层介质中波传播的数学建模、地震波反演成像理论和方法、地震偏移、地震波传播理论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