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青青

个人简介

学术成果 1.负责并研制完成“点墨代数编码识别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新的识别手工点墨代数编码的软硬件样机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多年来手写代码的计算机识别误码率高的困难问题。该项目1997年通过校内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系统在识别速度和准确率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日报》作了报道。 2.负责并完成“智能型数字化电动机保护系统的研制”。本系统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结构,实现了对电动机过流、过压、欠压和断相的实时保护,同时实时存储和显示其电压和电流值。系统采用反时限过流保护,过压、欠压、断相采用定时限保护,并考虑了多种影响正确启动保护动作的因素。此外还有故障辅助诊断及通讯等功能。该项目1999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认为系统“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已投入生产。CCTV“科技之光”栏目播放了专题片。 3.在SVC及HVDC等电力系统中的非仿射非线性控制问题研究方面,参加了973项目的子课题。首次采用可操作性更强、更有实际意义的直接控制晶闸管触发角的方法对SVC进行了非仿射非线性控制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数值分析的方法导出了隐函数超越方程的具有较高精度的解函数,从而设计出了高性能的非线性控制器。发展了逆系统方法的求逆方法。专家认为,这样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4.提出了基于时间最优控制的电力系统紧急支持配合控制的概念。首次将逆系统方法与时间最优控制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的非仿射非线性SVC紧急支持配合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快速紧急作用,在对系统实施紧急支援控制的过程中, 可以起到尽快将系统镇定到正常运行状态的支持配合作用;或在电力系统受到扰动时,使各种扰动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消除在系统进入紧急状态,甚至是警戒状态之前。 5.针对时间最优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颤振”问题,提出了在开关线两侧设置“回滞带”以及在原点邻域内切换为连续稳定控制律的一种实用型改进算法。同时,对含SVC的电力系统设计出了反馈线性化和时间最优组合的非仿射非线性紧急支持配合控制器。有效地解决了在设计过程中导出的双积分型时间最优控制在实用中出现的颤振问题,并可使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时,能够尽快地镇定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6.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了在整流器侧定直流电流,在逆变器侧定直流电压的控制问题,设计了非仿射非线性反馈线性化和二次型最优组合控制器,并给出了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受端交流系统等值阻抗较大或在轻负载下运行时,采用定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以便提高换流站的稳定性,防止换相失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 7.负责研制的“SB-1000数字布光监控系统”是一代新的全数字化布光监控系统。不仅在布光行业首先采用了嵌入式网络操作系统实现控制台的检测与控制功能,并采用现场总线实现主控台与底层设备的通信,而且首次综合采用了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布光系统的数字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控制。教育部组织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的推出有助于加速我国自行研制数控布光系统的步伐,提高演播室灯光布置的自动化水平。” 教学情况 先后承担了如下教学工作:任电路原理课程的助教、讲授专科生的电路课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讲授本科生的电路实验课、讲授本科生电路原理课、讲授工程硕士班的电路课等教学任务。在2002年关于教学的评估中,所承担的电路实验课共有6项评估指标,我得到4个笑脸;在之后的评估中各项分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提高。对于课堂教学,在学生反馈的书面意见中可以看出,在电路课的讲授方面,受到了同学较高的评价。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电器与系统测控技术,新能源与燃料电池电控技术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