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汶静

个人简介

荣誉奖励 1. 2022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 2022 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3. 2022 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4. 2022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学二等奖。 5. 2021 上海市"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 指导教师 6. 2021 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指导指导教师 7. 2021 “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8. 2021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二等奖 指导教师 6. 202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研究生组)二等奖 指导教师 7. 2020 全国专业英语词汇大赛(研究生组)三等奖 指导教师 8. 2021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学一等奖。 9. 2020 “毕业论文写作”课程获学院“网络课程教学比赛”三等奖。 10. 2020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学一等奖。 11. 2020 2020届“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12. 2020 “毕业论文写作”,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在线教学成果”三等奖。 13. 2019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学一等奖。 14. 2017 马来西亚伊德里斯大学教学实习项目(研究生及本科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5. 2014 上海师范大学“记大功”奖励。 16. 2014 定中式“V+N”中“V”与“N”的相互选择与组配初探,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17. 2014 无对应肯定形式的“不+能”浅析,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分论坛二等奖。 18. 2013 第七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语法新秀奖”二等奖。 19. 2012 硕士毕业论文“汉语‘V+得+C’结构研究”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著作 [1] 张汶静. 健康汉语.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张汶静. 留学汉语800句. 商务印书馆, 2019. 科研项目 [1] 张汶静,张汶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类型学视角下汉语肯定否定极性逆转的限制条件研究,在研. [2] 张汶静,张汶静.校一般科研项目:现代汉语“V+得+C”结构来源的类型学探索,结题. 教学工作 教职工课程信息 开课学年 开课学期 课程名称 2022-2023 2 写作 2022-2023 1 中国文化通论 2021-2022 2 写作 2021-2022 1 中国文化通论 2020-2021 2 写作 2020-2021 1 中国文化通论 2019-2020 2 写作 2019-2020 1 中国文化通论 2018-2019 2 高级汉语 2018-2019 1 中国文化通论 2018-2019 1 高级汉语

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张汶静. 定中式“V+N”中“V”与“N”的相互选择与组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6(2013年第6期(总第164期)):64-72. [2] 张汶静. 新时期印尼华裔汉语教育的特点与对策. 生活教育,2015,6(6):32-33. [3] 张汶静. "代人称+名"结构中“代人称”与“名”的相互选择与制约. 对外汉语研究,2014,11(11):98-110. [4] 张汶静. 状态补语标记“得”形成的动因与机制(新).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2014. [5] 张汶静. 信息的确定性对否定表达的制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5(5):76-87. [6] 张汶静. 网络错别字中介语料库的建立与应用.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六辑),2016. [7] 李红叶,陈振宇,张汶静. 相对信息价值与语言研究.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八》,2016. [8] 张汶静. 摹状词语否定的主观性限制条件探索. 对外汉语研究,2018,18(18):81-97. [9] 张汶静. 汉语数量成分的非典型功能研究. 语言研究集刊,2018,20(20):145-160. [10] 张汶静. “也”和“又”的负极性特征探索——从二者在WH句式中的区别出发. 语言研究集刊,2021,27(27):85-104. [11] 张汶静. “并”与“又”的主观性比较——从二者在否定性句式中的表现出发. 对外汉语研究,2021,24(24):196-209.

学术兼职

1.上海市语文协会会员 2.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挂职)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