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自慧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师从我国著名“三礼学”专家杨天宇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2003年8月,任教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2006年8月——2015年12月,任教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先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2015年12月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任教,任哲学系系主任,伦理学学科博士点负责人 开设课程 1.《礼记》原著讲读(哲学专业本科课程) 2.《中华之礼》(全校通识课) 3.《中国伦理思想史》(硕士研究生课程) 4.《中国伦理原著选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5.《礼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博士研究生课程) 6.《“五经”元典选读》(博士研究生课程) 著作 1.《礼文化与致和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独著) 2.《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学林出版社2008年(独著) 3.《象牙塔之魂——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独著) 4.《道德失范与文化救赎》,人民出版社2020年(独著)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研究”(15BZS034)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SZ034)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三俗”文化冲击下的道德失范和文化救赎(12YJA710096) 4.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研究”(2014BKS003) 5. 上海市哲社课题(教育科研项目)“礼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B12055) 6. 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文化自觉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2012-B-003) 7.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融入、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015) 8.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先秦儒家和谐理念与当代和谐文化构建研究(07ZS170) 9.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2010) 获奖情况 1.2001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2003年获评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3.2010年获评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负责人 4. 论文《以儒家“元典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5.论文《先秦儒家哲学中的命运共同体思想》获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礼学、伦理学、先秦哲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倾力于“三礼学”(《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与礼乐教化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中国礼文化之和谐观探析 《江淮论坛》2005年第3期 2.论礼乐教化与社会和谐 《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礼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之和谐观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中国古代的“论德使能”制度及其当代价值 《学术论坛》2005年第5期 5.古代儒者的人格追求与形象定位 《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摘录 6.儒家与中国古代的“论德使能”制度 《晋阳学刊》2005年第5期 7.“德服天下”的强国之道—中国礼文化之外交观探析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从《礼记·学记》看为师之道 《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5期 9.从《礼记·学记》看中国当代教育的缺失 《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0期 10.论西周的“论德使能”制度及其特征 《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1.先秦“礼教”再认识 《山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 12.从礼文化的视角论“乐”之魂 《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3.礼的政治功能及其弊端探析 《求索》2007年第11期 14.论礼是中国文化的理性之光 《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15.从词源学视角探礼之起源 《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16.去羞耻化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6期 17.论耻感与耻感教育 《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8.论君子之道及其现代价值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9期 19.感恩:从小爱走向大德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20.君子之道:乐道·弘毅·善良·尊贵 《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1.礼之嬗变规律浅探 《晋阳学刊》2008年第2期 22.古代“礼治”的反思与当代和谐的构建 《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3.从人性视角探析先秦儒学久为治世之道的原因《辽宁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4.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和谐社会的特征与理念 《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5.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探析儒学独尊千年之原因 《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24期摘录 26.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 《河北学刊》2011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11年第17期摘录 27.感恩:道德品行的善端 《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28.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 《成人教育》2011年第6期 29.“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研究》2011年第5期 30.论和谐是礼乐文明的本质特征——对中国古代文明构建路径的理性思考 《理论月刊》 2011年第7期 31.论明“礼”与有“德” 《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12期 32.先秦儒家的“均平”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公平、公正 《与孔子对话——第六届儒学年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33.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 《光明日报》2013年8月31日 34.中国梦的传统文化基座 《南昌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建设 《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9期 36.以儒家元典思想涵养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2014年9月29日 37.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 《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10期 38.真相与启示:先秦儒家“均平”思想探微 《孔子研究》2014年第4期 39.《礼记·学记》之教育伦理思想探赜 《船山学刊》 2015年第6期 40.劳动之美与节俭之德的现代价值探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41. 中国古代“体验式”礼教文化对当代礼仪教育的启示 《中国德育》2017年第3期 42. 先秦元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渊薮 《船山学刊》 2017年第4期 43. “吾从周”文化意蕴再探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期摘录 44.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命运共同体思想 《孔子研究》2018年第6期 45.论师德自觉及其实现路径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46.情理融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特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5期摘录 47.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应然态”之回归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48.家风正则民风正 民风正则政风清 《光明日报》2019年07月27日 49.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与“天下情怀” 《哲学分析》2020年第5期 50.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年7月6日等60余篇

学术兼职

上海市东方讲坛讲师,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礼仪文化研究院专家团队成员,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儒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